千年相枣林,一脉石川河。早春时节,沿着河堤路走进关山,石川河畔,千年枣林、油菜花海,绿瘦黄肥,充满了振兴活力。千年相枣相传是唐朝宰相房玄龄亲植,故名“相枣”,目前关山辖区种植面积约2200亩。近年来,西安市阎良区关山街道沿河的北冯、南冯、东丁三村依托古相枣林的生态底蕴,各展其长、巧做“林下文章”,让这片古相枣林“枣”换新颜、“枣”已不同。
枣林花海醋飘香,古树“酿”出产业链
春赏油菜秋收枣,林下“淌金”两相宜。为了打造北冯新IP,形成旅游新名片,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2021年以来,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北冯村将全村约810亩的千年相枣林全部收回由村集体管理,在林下种植油菜花500余亩,一到春日,古朴的枣树与金黄的花海相映成趣,吸引周边各地游客纷纷前来观光打卡。
同时,为了让“土特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北冯村还建起了“北冯醋坊”,利用相枣酿制果醋、调味醋。同时正在谋划建设“北冯油坊”,采用传统物理压榨工艺,生产纯天然菜籽油,促进花香变油香,真正让传统农业“接二连三”。据统计,北冯村的林下经济年吸引游客6万余人,带动村集体增收超过5万元。
从春日赏花到四季酿醋榨油,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理念的碰撞,北冯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让千年枣林成为共同富裕的沃土。
林下村晚“潮”出圈,夜经济点亮古枣林
当千年枣林遇见“村晚”,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答案就藏在南冯村每年盛夏的“林下村晚”里,夜幕降临,千年相枣林便换上了“霓虹妆”,林间空地变身露天剧场——动听的歌儿唱起来,欢快的舞蹈跳起来……观众席上掌声不断,欢声笑语回荡在林间。
每年7月,南冯村的“林下村晚”都会如期举办,“村晚”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带火了周边的夜市经济。“以前晚上村里静悄悄的,现在热闹得像过年!”夜市摊主王大姐笑着说。她的酸辣粉摊位每晚能卖出几十份。据统计,“村晚”期间,南冯村夜市日均客流量超过700人次,带动周边摆摊群众日人均增收300余元。
如今,“林下村晚”已成为南冯村文旅融合的一张新名片。南冯村用文化“软实力”撬动了经济“硬发展”,让乡村的夜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相枣“甜”到心坎里,小枣果撬动共富链
“枣甜不能甜一阵,得甜一辈子!”这是东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丁经森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让相枣产业可持续发展,东丁村引进相枣加工设备与技术,进一步延伸相枣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产业链,实现了相枣从初级农产品到高附加值商品的华丽转身。
走进东丁村相枣加工厂,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分拣、清洗、烘干等工序,一颗颗饱满的相枣在自动化设备的处理下,逐渐变成高品质的干枣产品。“我们村种的相枣皮薄肉厚,核小味甜,特别适合深加工。”党支部委员丁永东自豪地介绍道。
为了让相枣产业走得更远,东丁村注册了“东丁牌”相枣商标,同时连年举办“相枣文化旅游节”,吸引数千名游客前来体验采摘,进一步打响了相枣品牌知名度。去年一年,东丁村收购、加工成品干枣约10万斤,推动村集体发展实现质的变化。
一颗颗“小枣果”带动着乡村振兴“大产业”的发展,甜蜜的相枣不仅甜在嘴里,更甜进了百姓的心坎里。
供稿:西安市阎良区关山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