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的岚皋县民主镇,青山叠翠,碧水潺潺。枣树村的油菜花海间游人如织,新喜村的种源基地里绿意涌动,田湾村的苕糖原料基地里红薯正下地,银米村60万吨低钠富硒富锶高端矿泉水项目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四条“红色示范带”如彩练般在山间舞动,串联起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的壮美画卷。
近年来,岚皋县民主镇党委以党建示范带建设为抓手,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营、治理联抓”的“三联”机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振兴之路。
在枣树村“客路故乡”民宿集群,党员示范户门前的“五心服务承诺牌”与金黄花海相映成趣。这个由村党支部盘活30余栋闲置农房打造的文旅综合体,已成为陕南农旅融合的标杆项目。“老宅改造后,月收入比外出打工翻了两番!”党员示范户曹刚勇边展示熏制腊肉边说。
枣树村党支部创新“党建+合作社+农户+专业运营”机制,将非遗工坊、农耕体验园等元素串珠成链,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5.2万人次,带动200户村民户均增收10万元。昔日的“空心村”,如今蝶变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三更灯火熬糖忙,四季增收日子甜。”在田湾村非遗手工苕糖线下体验店,苕糖产业职业经理人周学莲正在算着她的经济账:“红薯麦芽熬成糖,过滤后的渣可以用来喂猪,主打一个粮食利用率和附加值最大化。”
田湾村党支部深挖百年非遗手工苕糖技艺,创新“党支部+合作社+作坊户+职业经理人”利益联动机制,通过党员包片责任制完成30多个作坊标准化改造,成立“无瑕河”非遗手工苕糖产业协会,统一原料及工艺标准,开发原味、黑芝麻味、板糖等口味。培育本土职业经理人统一收购、包装及销售,衍生苕糖伴手礼、苕糖礼盒等系列苕糖产品,打造出了“无瑕河非遗手工苕糖”区域品牌。
“以前单打独斗,现在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订单排到下半年!”苕糖作坊户陈坦金介绍说。目前,村党支部联动民主镇电商直播基地,构建“电商直播+线下体验店”双渠道,实现日均销售500余单。据了解,2024年“无瑕河”手工苕糖产量20余万斤,总产值突破800万元,非遗手工苕糖成为田湾村村民创造甜蜜生活的“金钥匙”。
民主镇新喜村种源研发基地内,安康学院驻村第一书记陈强正指导青年党员整理“鸡血红”玉米种质资源。这个被农民称为“种子方舟”的基地,珍藏着40余个濒危传统品种。“老种子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不能丢。”村党支部书记杨发文轻抚“猪大肠”四季豆种子介绍。新喜村党支部联合高校组建“红种子”联合攻关队,创新“保种换粮”机制,农户上交1斤老种子可兑换2斤高产新种子。目前100亩示范园年供种量达150万公斤,可辐射全县12个乡镇。
银米村天然低钠富硒富锶高端矿泉水厂项目指挥部内,临时党支部的党旗迎风招展。村党支部书记王佑鹏带领的党员突击队,用20天完成常规需3个月的土地征收任务,创造了重大项目落地的“民主速度”。面对46户村民的承包地征收难题,12名骨干党员分片包干重点户,白天丈量土地,夜晚入户恳谈,最终实现零纠纷、零上访。目前项目已完成地质勘探和厂房设计,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2亿元,带动200余农户实现“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双增收。
“从土地丈量到协议签订,党员干部全程‘保姆式’服务,这样的效率让我们投资更有底气!”陕西硒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
四大示范点的“星火”已呈燎原之势。镇党委打破村域壁垒,建立“书记圆桌会”机制破解土地流转、客源共享等难题;利用本土生产企业的特色产品优势,打造电商联盟平台,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600万元;乡村振兴人才学院培育的150余名“新农人”,成为技术推广的生力军。
“党建示范带不是摆盆景,而要造森林!”镇党委书记潘学武表示,下一步将把榨溪流域、铁炉片区纳入示范体系,建设数字党建平台推动“云上治理”,实现党务、村务、产业数据“一屏统管”;深化“强村带弱村”行动,推广银米村“红色代办”、枣树村“五心服务”等经验,让党建红串起更多“振兴明珠”,在秦巴山区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板,奋力书写新时代“千万工程”的民主答卷。
供稿:岚皋县民主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