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眉县聚焦“党建带残建”工作,以“三带三同步”模式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残疾人事业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带队伍,同步夯实工作基础。出台《镇街社区专委选聘管理办法》,通过党委审定、组织部备案,从党员队伍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残联组织,成立党员帮扶队8支,组建社会爱心队伍8支,建强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员为骨干、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助残工作队伍。依托党组织开展中省市残代会精神专题培训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残联业务大讲堂等各类培训活动,提升队伍党性素养和业务能力,培养懂残助残专业人员143人,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结合县委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通过“五争五比”“三个当天办”等载体识别锻炼培养残联系统信念坚定型、本领高强型、堪当重任型、同心奋进型、严于律己型的“五型干部”和热心、真心、贴心、细心、耐心的“五心干部”,实现党员干部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积极作为、善作善成。
带机制,同步搭建体系保障。构建“县委统筹——专班推进——镇街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按照“3363”工作体系,紧扣“三个覆盖”,建立工作专班9个,8个镇街党委设负责人,97个村(社区)党支部设专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印发《眉县“党建带残建同心促发展”工作方案》,明确各级党组织职责,完善政策支持机制,为事业发展提供依据。县委专项列支2万元党费支持“党建带残建同心促发展”主题活动,县财政每年在支持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等方面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社会捐助,形成多渠道、多层次资金保障机制,确保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带服务,同步传递爱与关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建立“1+8+N”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助残服务圈,结合便民服务调研,打造爱心便民驿站,配备轮椅、腋拐、婴儿车等物品309件。通过与党员之家阵地联建、资源共享打造有助残窗口、有康复器材、有残联标识、有助残政策、有残疾人底册、有工作制度的“六有”残疾人之家,设立县镇村助残服务窗口95个,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残疾人身边,实现残疾人证、辅具申领、残儿救助、临时救助等“上门办”“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零跑腿”。着眼提升生活质量、助力人生发展、促进社会融入,实施健康助、救济助、就业助、教育助、文体助、维权助“六助”行动,打造“六助”示范点8个,并将示范点建设纳入年度基层党建考核,培育“无臂桃哥”等助农主播21人。
(供稿:眉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