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动态 / 正文

创新机制 精准培育 全链赋能

——定边县构建民营企业技术人才培育新模式的探索实践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4-27 15:20 作者:魏胜利

为破解民营企业技术人才“经验丰富但资质缺失”的结构性矛盾,县委组织部深入贯彻“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要求,创新构建“政策牵引-产教融合-精准培育-长效发展”全链条培育体系,推动民营企业技术人才从“经验型”向“持证型”转型,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聚焦痛点建机制,构建政策“强磁场”

针对企业持证意愿低、人才取证渠道窄等问题,县委组织部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为统领,牵头人社、工贸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百企千岗”深度调研,摸清236家规上企业技术人才持证缺口。制定《民营企业技术人才持证上岗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培训补贴+取证奖励+岗位激励”组合政策:对企业组织员工参加技能培训的,按每人400元标准给予培训补贴;取证奖励实行“基础500元+紧缺工种上浮30%”差异化激励;将持证情况与企业技改资金申报、评优评先挂钩。推行“红黄绿”三色管理,将培育成效纳入属地政府年度考核,形成“政企”协同推进格局,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责、人才参与的协同培育格局。

产教融合搭平台,打造培育“新生态”

紧扣“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目标,创新“双元共育+科技赋能”培养模式,创新“订单式”“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推动公共服务就业中心、工业服务中心与企业“双元育人”。组织为本地58家重点企业提供培育服务,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设“定制专班”,推行“3+2”弹性学制(3 天岗位实操 + 2 天集中授课),实现“学习在车间、实训在产线、创新在岗位”培育新模式。开发“理论+实操+模拟考核”模块化课程,引入VR虚拟仿真技术,破解传统培训中设备不足、安全风险高等难题。针对企业生产实际,推出“单一学制”,每次开设一个工种,不影响企业生产,单一工种精心开展培育,计划开设电工、焊接、数控等12个专业班次,培育熟练技术工人1800余人次。

精准服务提质效,畅通取证“快车道”

创新建立“四维一体”服务体系,为企业和人才提供政策咨询、报名指导、全程培育、考试组织等全流程服务。设立民营企业技能鉴定专场,将考场“搬进”企业园区,实现“培训-考核-取证”无缝衔接。组建由行业专家、高级技师组成的“技能大师服务团”,开展“送教上门”活动,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技术指导和考前辅导。开发线上学习平台,整合200余节精品课程,支持学员利用手机端随时随地学习。实施“技能续航计划”,建立持证人才继续教育学分制,年均开展新技术研修30场次。目前,已有1260名技术工人通过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企业持证上岗率提升37%。

成果转化促发展,激发人才“新动能”

推动持证上岗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指导企业建立“持证津贴”“技能等级晋升”制度,将证书作为岗位竞聘、薪资调整的重要依据。开展“技术能手”“工匠之星”评选活动,对优秀持证人才给予表彰奖励,树立典型示范效应。培育成果显著,油服企业通过持证上岗培训,产品合格率提升12%,生产效率提高15%。

定边县将持续深化“引育用留”全链条改革,重点推进三大升级。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支撑+人才参与”的协同培育新格局;打造西北地区油气装备产业技能人才认证中心;动态优化“培训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策包,力争三年内实现规上企业技术人才持证率达85%以上,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供稿:定边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