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咸阳市秦都区深耕乡村振兴沃土,将人才振兴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以培育兼具科技素养与责任担当的“新农人”为突破口,创新实施“三问”工作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绘就人才与乡村共兴的壮美画卷。
问需于才,坚持优化服务“为人才”。人才需求是事业发展的“指南针”,唯有精准锚定、深度响应,才能激发人才创新潜能。聚焦服务需求。秦都区创新“一把手”抓“第一资源”长效机制,建立区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1名区级领导干部联系1-2名专家人才,以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开展慰问等方式为人才提供精准化服务。聚焦住房保障、医疗服务、子女入学等人才“生活关切”,以“事事有回应、件件暖人心”的服务温度,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人才安心扎根乡村振兴一线。紧扣成长需求。精心打造区管拔尖人才、“秦都英才”等人才品牌,遴选10位“乡村振兴”尖兵,创新“双培双带双引领”机制,以主管部门抓政治素质培养、行业单位抓业务能力培养,引领培养对象在政治上迅速成熟、在业务上快速成长。紧盯资金需求。为区管拔尖人才贴心提供“人才经费”每人每年1.2万元,为“秦都英才”量身定制“成长基金”每人每年1万元,全力护航人才科研创新和能力提升。同时,以300万元财政资金为杠杆成功撬动3000万元贷款,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资金活水”。
问计于才,坚持作用发挥“靠人才”。乡村要振兴,就要切实将人才智力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实际效能。搭建干事平台。秦都区目前已建成5个区级、1个市级农业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通过建立农民培训学校、研学基地等方式带动培育本地人才1100余人,锻造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技术人才。释放人才效能。选派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54名乡村振兴指导员扎根一线、倾听民声、整合资源,从政策、资金、人才等多个方面共同研究谋划,推动全区驻村帮扶工作见实效。推动技术下沉。将人才智力输送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引擎”,常态化开展“专家人才下基层服务”行动。2024年,农业农村领域拔尖人才共开展帮扶活动12次,在抗病预防、发展羊肚菌产业、种植大棚草莓等方面给予村民现场指导,有效发挥了拔尖人才“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带动效应。
问效于才,坚持科学评价“强人才”。乡村人才工作提质增效,需要用好评价“指挥棒”。科学设置指标。秦都区锚定区管拔尖人才、“秦都英才”,建立了系统完备、靶向明确、导向清晰的评价体系,将农业科研攻坚、成果转化落地、农产品推广营销等关键要素纳入评价范围,实现精准评价。创新评价机制。采用“现场评”和“走访查”双轨并行模式,由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等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建评审团,通过观摩、走访、查看等形式,对评价对象的工作实绩和群众口碑等进行深入了解,将触角直抵乡村振兴前沿,真正实现“实地取材”,掌握“一手资料”。强化结果运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将评价结果与人才的职业发展、荣誉激励等挂钩,对优秀者优先推荐参与区级“两代表一委员”评选,拓宽其参政议政、服务乡村的舞台。2024年累计选拔区级农业农村领域“两代表一委员”60余人;对履职不力、作用发挥不足的人才,严格落实退出机制,降低或取消人才待遇,确保人才队伍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强劲活力。
供稿:咸阳市秦都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