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动态 / 正文

彬州:构建教育科技人才全链条协同机制
赋能市域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5-09 09:59 作者:高文锋 刘瑶

今年以来,彬州市纵深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聚焦现代 教育、科技创新、人才赋能,构建教育科技人才全链条协同发展新格局,为市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教育高质量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将班主任津贴纳入财政预算,建立进校园事务“白名单”制度和审核报备机制,全力优化教育高质量发展环境。制定《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年度工作要点》《农业科技特派员年度工作计划》,加快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建设。出台《彬州市进一步加强企事业单位招才引智工作实施办法》,制定《“优才卡”发放管理暂行办法》《专家公寓楼经营管理方案》等人才配套服务措施,从人才招引、住房安居、健康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不断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一是加强基础教育。争取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中省补助资金1999万元,寄宿制学校改造提升专项资金246万元。组织新高考适应性演练及质量分析,加强4个综合高中试点班规范化管理。与西安庆安中学等西咸名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组建18个城乡教育共同体,举办班主任管理能力、人工智能赋能名师工作室专业发展、生命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等专题培训3场次1100余人次。二是强化职业教育。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调研,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研讨活动,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发展。组织110名学生赴安徽、广东等省外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推动产教融合职业体系建设。优化师资队伍,整合学校资源,积极开展国家“双优”学校创建工作,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质量。

强化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开展企业“三送一解一转”活动,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和研发投入情况,为20家企业填报科技研发投入,累计金额5.7亿元。编制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学技术进步法、科技政策汇编等宣传手册,举办第三十三届“科技之春”活动,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和科技政策咨询服务。持续与西工大对接,研究制定咸阳智聚精细化工研究院挂牌方案。积极对接中国人民大学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与西科大调研组交流座谈,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围绕市域产业发展体系,制定发布《2025年科技计划项目征集指南》,分类征集科技项目。指导智聚新材料、雅店煤矿等企业申报“两重”“两新”和“先投后股”项目3个。建立53家企业档案库和产业匹配数据库,全面掌握企业创新技术、科研投入、技术难题、合作高校院所和人才团队等资源信息。建立邀请咸阳市级科技特派员、陕中医大教授颜永刚来彬开展中药材种植现场培训2期200余人次,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围绕“人才强市”战略目标,聚焦“1+4+X”产业链,在全市征集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岗位需求,编制《2025年彬州市重点产业(行业)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岗位需求目录》,计划年内为企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团队)48名;开启“院府合作”模式,加强与陕西省人民医院合作,挂牌成立陕西省人民医院彬州医院,引进6名行业急需人才。落实省咸人才评价体系,积极组织推荐“兴咸人才计划”项目,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建立乡村科技人才库,指导市农业农村局举办高质量农民培训班1期200余人次,依托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和人才驿站,开展春季小麦、果树管理、电子商务等乡村青年科技人才培训活动5期400余人次,为市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供稿:彬州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