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才竞争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要素,厚植人才优势也逐渐成为各地推动发展的普遍共识。人才招引绝非“一锤子买卖”,地方政府需秉持长期主义,以系统性、持续性、前瞻性的举措构建人才发展体系,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长期主义的本质,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战略谋划。要将人才战略上升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深度调研产业变革趋势与人才供需规律,绘制涵盖5年、10年乃至更长远周期的人才发展路线图。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关键核心技术、未来产业方向等,提前布局产教融合项目,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定向培养适配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确保人才储备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对人才规划进行全面评估,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及时校准方向、优化资源配置,让人才工作始终服务于长远发展目标。
优化政策环境,建立人才引育留用全周期保障体系,从人才入职时的薪酬待遇、安家补贴,到职业发展中的项目资助、职称评定,再到退休后的荣誉激励,形成连贯的政策链条,充分释放人才政策红利。优化服务环境,构建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营造尊重人才、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增强人才归属感与认同感。
创新的道路绝非坦途,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可持续创新环境,才能让人才创新“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加大科研基础设施投入,高标准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为人才开展前沿研究提供坚实支撑。向人才赋予更多自主权,最大限度给予人才技术路径决定权、团队组建人事权、经费使用财政权,激活人才创新自主引擎。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倾向,对基础研究实行长周期考核,允许“十年不鸣,一鸣惊人”,鼓励创新人才敢于坐冷板凳、甘于坐冷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