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聚焦“三个率先”,紧密围绕“一线一园一区一谷”的核心发展战略,促进人才、产业、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水平。
党建领航:夯实人才工作政治根基。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掌握全县人才资源总体情况,定期召开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会议,认真研究人才政策、科学部署人才工作。制定出台《大荔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管理办法(修订稿)》、《大荔县乡村人才振兴专项行动计划》,健全人才“引、培、评、流、奖”体系,真心爱才、倾心引才。持续优化人才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以考核树导向、以考核抓落实、以考核促发展,逐渐形成“一把手”抓“第一资源”长效机制。
多维赋能:构建人才培育集聚体系。统筹实施考录招聘,引进硕士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招聘教育、医疗、农业、旅游等专业技术人才,及时为基层补充各方面紧缺人才。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共建共联,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江水产研究院、陕西省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柔性引进70余名专家人才。大力扶持人才返乡创业,扎实做好一次性创业补贴、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落实到位,吸引本土人才回归、项目回移、资金回流、技术回乡、信息回馈、智力回哺。开展“三五”农业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培养农业骨干人才54人、农村实用人才935人,发挥农村实用人才辐射带动的头雁作用,对群众在技术上帮带、在产业上支持、在市场上引路。建立线上线下服务体系,通过手机APP和新媒体在线上为群众答疑解惑,针对冬枣、黄花菜等主导产业,线下开展“订单式”培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业务水平和实用技术。
产才融合:激活产业创新发展引擎。建设纳米谷产业园,着力打造成集电子芯片与微线路、导电油墨、导电浆料、导电胶、润滑油脂和航空航天五个产业功能板块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园。持续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平台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等,分别给予配套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建成大荔冬枣省级试验示范站、陕西省植物线虫学重点实验室等14所省市县级专家工作站,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科研成果创新,获得中省市奖励8项,1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供稿:大荔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