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服务 / 正文

澄城县:以人才“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9

近年来,澄城县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以人才赋能驱动产业发展,为加快“四新”澄城建设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统筹兼顾、搭建平台,打造海聚英才的向往之地

坚持面向特色产业和发展需要,不断统筹资源、发扬优势、拓宽渠道,聚力打造人才集聚“先行地”。一是坚持系统观念。着力构建党管人才新机制,编制“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县委常委会“定期议才”制度,保障人才工作优先谋划、优先推进、优先落实。统筹设立1000万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池,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近年来,发放各类人才补助资金180余万元,让各类惠企优才政策落地落实。二是做活平台协作。制定“人才新政二十条”,搭建人才助力乡村振兴“4310”合作平台,构建韦智敏人才专家工作室、西北大学、大唐集团和澄城县四方合作新模式,深化农业、教育、医疗等“京澄”合作,中国科学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八中、博士后团多次来澄献计献策,推进人才智力成果转化应用。三是突出因地制宜。立足澄城资源禀赋、人才基础、产业布局,聚焦绿色建材、中药材、现代农业等8大产业,发挥人才辐射带动作用,柔性招引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80名。强化产业平台对人才的吸附效应,设立5个市级专家工作站,9家中省创新创业平台,不断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创新机制、注重实效,打造培用结合的兴才之地

坚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力、支撑力和贡献度。一是优化体制机制。以“诚心诚意 澄爱人才”品牌为总牵引、总引领,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扭转“唯帽子”倾向,发挥秦创原驱动平台作用,运用“永秀智库”赋能县域发展,紧扣“产才融合”,推动平台聚才效应向外辐射。持续激励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基层,建立健全乡贤联系机制,持续鼓励乡贤人才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吸引“四乡”人才6700余人。二是强化人才培育。依托“4310”合作平台,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组织专技人才赴先进地区充电赋能,举办培训班10余期,学习活动200余场次。实施“创业引领、名师名医、沃土计划、精英工匠”人才素质提升项目,从“四乡人才”中深挖本土人才潜力,依托县域就业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培养各类“土专家”“田秀才”1000余人。三是促进作用发挥。注重在“三个年”活动和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综治维稳等重点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人才,15人被评为市管拔尖人才、4人入选市特支计划,8名优秀人才被推选为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构建“第一书记联盟—科技成果转化团—人才驿站”协作机制,联系县域内外专家组成科技成果转化团,开展农技服务、业务指导等活动400余次,惠及群众58000余人。

精准服务、政策护航,打造暖心活力的宜居之地

做细做优人才服务保障,是拴心留人的暖心之举,也是长久之计。一是凝聚工作合力。统筹制定人才政策,坚持总体设计和靶向发力相结合,落实各级“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体制机制,相继优化出台“调整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支持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政策包”,为推动人才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制度保障。二是激发创新活力。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持续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以人才事迹为载体,编撰发行澄城《人才特刊》,开展“澄城英才”“十佳党员”等评选表彰活动,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实施高精尖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灵活引进政策,推荐高层次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让人才在澄城工作有干劲、有希望、有盼头。三是加强服务保障。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市管及县管优秀拔尖人才。建成投用全省首个县级人才公园,开通人才服务热线,高标准打造拎包入住人才公寓60套,发行“古徵精英卡”500套,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才在就医、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关切和需求,让人才在政治上受尊重、事业上得支持、生活上得照顾。

供稿:澄城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