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阴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政策引才、平台育才、服务留才”为主线,以“三沈故里”文化自信与“富硒之乡”产业链为依托,构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强磁场”,让青年才俊在“锦绣汉阴”沃土上实现梦想与事业双向奔赴。
构建政策“磁场”精准引才,让青年人才“近悦远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构建起“1+N”政策体系,先后制定《吸引人才人口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规划人才发展重点任务》《新时代智库建设实施方案》《“归雁兴汉”实施意见》《百名博士助百企若干措施》等纲领性文件,每年预算2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形成“专项补助+奖励激励+创业贷”多层次支持机制。创新实施“双招双引”“归雁兴汉”等计划,三年来共招录机关事业单位人才706人,吸引439名新乡贤返乡创业。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新竹工程”和“木兰工程”,通过“党校+高校”“实践+调研”等模式,建立“1+N”帮带机制,选派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一线“蹲苗”,推动青年人才“向下”扎根、“向上”生长,锻造一支堪当重任的“生力军”。
搭建平台“沃土”系统育才,让青年人才“发光发热”。树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导向,将青年人才作为引领驱动县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实施以返乡青年和大学生、支持创业就业为主的“汉青归巢”品牌,通过“三下乡”“返家乡”“机关见习”等实践平台,精准对接省内外高校资源与汉阴籍青年力量,打造“春风行动”与“人才夜市”等特色载体,2024年“人才夜市”60余家企业提供1.5万个岗位,3000余名青年实现“逛夜市、找好岗”。构建青年志愿服务矩阵,通过健全党员、团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等应急动员机制,累计吸纳800余名青年注册成为志愿者。开办“青年夜校”,以“课程众筹”模式,首期吸引200余名青年参与,打造八小时外的“成长充电站”与社交新场景,让青年在技能提升与思想碰撞中汇聚基层一线、扎根艰苦岗位。
优化服务“生态”用心留才,让青年人才“安身安业”。坚持将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关键小事”抓实抓细,构建“硬环境+软环境”双优生态,优化硬件资源,建设“人才公寓”“廉租房”“公租房”“新竹公寓”等人才住房1000余套,形成“拎包入住”和“乐业安居”的“幸福圈”。抓实软环境,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专家制度,通过“四必访”和“三上门”活动为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难题。创优交友圈,以“三沈文化”“千亩荷塘”“梦想之家”等汉阴特色文旅资源为纽带,举办青年人才交友联谊、红色教育等文化活动,让青年人才在文化浸润中增强归属感、获得感。
(供稿:共青团汉阴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