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池镇军民村的后备干部陈象涛,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在石泉县中池镇“深化‘三个年’打好‘八场硬仗’”主题宣讲比赛上,陈象涛以“主动担当”姿态代表军民村参加本次活动。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后继乏人”问题突出,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中池镇探索出“三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吸引人才回乡,夯实组织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延伸“选拔链”,深挖源头蓄活水,严把人才入口关
“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大,不愿意到村上来工作,但是作为党支部书记,必须要为咱们党支部物色到合适的人,这是一定要完成的事。”笔者见到军民村党支部书记冯上明时他斩钉截铁地说。2024年,在中池镇新一轮后备力量摸排中,经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镇级审核”,共储备来自11个行业共计76名后备力量。
“在家这些年,冯书记经常和我们保持联系,作为退伍军人,党组织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必须挺在前面”陈象涛说。和他一样的还有退伍后在家自主创业的唐平安,在中池镇后备力量培养措施下,2024年他被推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唐老板”摇身一变成为“勤务员”。
中池镇创新“镇党委统筹+党支部主抓+工作队拓展”工作模式,在选育后备力量中坚持以德为先,广纳心系人民群众、怀揣为民服务情怀的村民,人才招引范围扩大、任职扎根比例提升,群众热情持续高涨。
健全“培养链”,多维赋能提素质,精准滴灌育壮苗
2024年7月,沈桂荣大学毕业后在城镇社区成为了1名见习大学生,一来便落实了后备力量培养措施,安排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其成长帮带导师,根据所学专业安排合适岗位,通过“参加培训+实践锻炼”提升其在基层党建、集体经济、稳岗就业、环境整治、为民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你个小但声音洪亮,第一次上台敢于挑战脱稿,宣讲的内容也很接地气,看得出你在工作中有自己的思考。”宣讲比赛中评委点评说。
今年4月,经过为期10个月的试岗锻炼,沈桂荣正式成为了社区文书。中池镇在后备力量培养上采取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思路,发挥好“联村领导+支部书记+帮带导师”护航作用,通过建立一人一档、开展谈心谈话、填写培养纪实等,做到思想动态及时掌握、工作岗位及时调整,定期组织参加镇级业务培训及集体活动,拓展干部工作圈、增进工作契合度。
激活“实践链”,一线淬炼试真金,动态考评促担当
今年以来,有效降雨骤减,火情、旱情风险剧增,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锤炼干部过硬作风,各村(社区)后备力量全部投入到全镇防火抗旱队伍中来。寻找水源、生活送水、安装抽水设备、铺设滴灌设施、节水宣传等到处可见后备力量们的身影。
通过让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在艰苦繁重工作中奋勇争先,让小事考验耐心、难事考验心态、大事考验定力。“现在正在为村集体的堰塘蓄水用来保障农业灌溉,同时还用一台水泵往水塔中蓄水保障村民生活用水。”皮肤晒得黝黑的茨坪村党支部副书记唐平安说。在支部书记的协作下,东沙河村后备力量曹鑫成功劝阻了一起秸秆焚烧事件,“这次和村民说了半天,刚开始很抵触秸秆禁烧,好在最后说通了。”
中池镇将后备力量培养纳入村级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制定培养措施、明确考核指标,做到阶段性推进。对表现优异的后备力量优先纳入村“两委”班子,优先推荐“两代表一委员”,优先推荐参加公务员招考,优先考虑推优入党等,在人才激励上拿出“真实惠”,目前已有9名后备力量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妇联主席、文书等职务。
(供稿:石泉县中池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