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服务 / 正文

宝鸡市金台区:“青苗工程”推动后备力量队伍“茁壮成长”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6-27 15:44 作者:李凯文

为破解农村党建“力量不足”难题,近年来,宝鸡市金台区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青苗”工程,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体系,建成一批政治强、善治理、能带富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激活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源头活水,为村两委换届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扩面提质选苗,建好“蓄水池”。坚持“内选”和“外引”相结合,持续充实后备力量队伍。建立书记带头、常委带队、区镇联动工作机制,逐村开展摸排研判,掌握全区长期在村40岁以下青年劳动力9700余名,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优秀青年200余名,在外优秀青年60余名。明确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履职能力强等5项资格条件,划定10项选人负面清单,重点从优秀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遴选人才。按照“一村一策”,逐村制定岗位需求清单与人才供给清单,确保每村至少提出2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人选。目前,已建成204人的后备力量人才库,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32人,平均年龄43岁。

精准滴灌育苗,搭好“成长梯”。建立“3+1”导师帮带机制,由镇街包抓领导担任“政治导师”、包村干部担任“业务导师”、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实践导师”,三方协同结成帮带对子,实现教、帮、带全覆盖,有效提升后备力量综合能力素质。聚焦思想淬炼与能力提升,将村级后备力量教育培训全面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构建“区级示范引领、镇街兜底保障”的培训体系。采用“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实践课”融合教学模式,紧扣“需求端”精准施教、强化“评价端”跟踪问效,着力拓宽视野、更新理念、增强本领。搭建比学赶超平台,将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深度融入后备力量培训,组织后备力量现场观摩优秀书记晒实绩、亮经验、展风采,引导其在对比中学习先进、查找差距、激发动力,切实达到以赛促学、以学促干、共同提升的效果。

一线锤炼墩苗,练好“硬本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构建区主导、镇联动、村落实的三级联育机制。到村任职强实践。畅通后备力量到村任职渠道,设立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级各类协会与群团组织负责人、网格员等实践岗位,将133名后备力量精准投放至项目建设、矛盾纠纷调处等关键岗位一线墩苗历练,切实提升实战攻坚能力。进镇跟班拓视野。实施后备力量进镇街跟班锻炼计划,择优选派18名后备力量到镇街党建工作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等综合岗位跟岗学习,系统提升政策把握、统筹协调等综合能力素质。强村带弱促转化。深化“强村带弱村”干部联建共建机制,全区统筹安排“三类村”党组织或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后备力量,到“一类村”党组织开展沉浸式跟班学习,着力帮助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以发展理念更新驱动“弱村”振兴。

精准务实用苗,激活“一池春水”。畅通渠道引参与。以“我为家乡发展献计策”活动为载体,架设乡情联络桥梁,引导优秀人才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激发其成为乡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与有力推动者。坚持标准严选用。坚持“用当其位、用其所长、有备有用”原则。村党组织书记岗位出现空缺时,严格标准、优先选用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力量充实岗位。强化激励增活力。拓宽发展通道,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的后备力量,担任区镇“两代表一委员”或作为各类评先评优人选,着力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上得去”的优良生态。动态管理优结构。健全能进能出、优胜劣汰机制,对表现不佳、不胜任岗位者及时调整退出,打破“一选定终身”。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筑牢根基、接续培育新苗,推动后备力量队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锻造成为堪当乡村振兴重任的中坚力量。

供稿:金台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