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服务 / 正文

西安市长安区:乡野敞开怀 青年人才入村来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7-18 16:22

一条清澈的滈河水、一片如茵的绿草地,邀三五好友,搭一顶帐篷,品一壶茗茶……在野wild落日营地,既能休闲露营,也可享受美食茶点。“90后”青年人才马培源、钟洋等入村创业,聚力发展露营产业,将蛤蟆滩打造成网红“小瑞士”,实现了“一顶帐篷带红一个村”。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看到了田野间大有可为的天地,他们来到长安区创新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带着情怀来练就本领干

政策支持引才育才打造入乡强磁场

长安区从2021年开始,持续推进“强化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紧跟需求培养一批懂乡村、善经营、有能力的高素质青年人才,让青年入乡从一腔热血走向一展宏图,成就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青年人才3094名、现代“新农人”354名,先后举办青年人才培训班4期、367场次专题教学、40余场次实践观摩及150余场次的座谈交流、主题沙龙等活动,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民宿院落等,吸引一大批青年人才热情参与,在交流探讨中总结乡村振兴经验、传播乡村振兴理论,让入村青年创意能被看见、需求能解决、价值能实现,引导更多青年来到长安探索独具地域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同时,加强政策供给,因地制宜培育乡村产业,开拓青年入乡发展渠道,推动形成涵盖创意农业、乡居民宿、休闲美食等业态的农文旅配套乡村产业体系。

关注“当前之困”也解“后顾之忧”

服务保障让青年安心入乡逐梦沃野

小路两旁,鲜花盛开,一席草地,一套桌椅,就是现成的“大自然工位”。王曲街道皇甫村距山很近、离城不远,有稻田有河水,自然环境优越,目前已入驻12家乡村店铺,30名乡村创客下沉在绿水青山间探索乡村3.0版本,打造创新创业乐园。

为激励青年人才入乡干事创业,长安区通过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完善培养政策、给予资金支持,为青年人才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服务保障。2024年10月,长安翠岭下民宿主理人张帆获得“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资金扶持10万元。街村两级党组织因地制宜,主动作为,进一步完善停车、充电、网络等基础设施,保障交通畅通、水电畅通、网络畅通,激活乡村发展活力,让更多青年安心入乡发展、逐梦田间沃野。

年轻人为何都不约而同选择这里,第四期青年人才培训班学员、皇甫村“野青们的院子”主理人马培源一语道破:“一是有生态红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二是政策支持,提供创业空间和信息交流平台;三是年轻人聚集,富有创意和活力的乡村氛围,能带来归属感和社交乐趣。”

新农人”变身“兴农人”

新业态新模式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聚焦多元需求、提供多元服务,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致力于发展朝气蓬勃的新业态。青年人才、关中浮雕彩塑非遗传承人闫红超打造了具有浓厚非遗氛围的院子,以柳青精神文化为依托,形成以非遗+农文旅“产学研”发展格局;青年人才姚永和他的爱人(西安传统蜡缬技艺传承人沪小琴)开设工作室培训草木染色课程,宣传推广传统蜡缬技艺;曾经荒废破旧的老院落被王鑫用心改造后,成了独具乡村田园气息的“大牛的音乐小院”,各种节会沙龙不断;青年人才万成深爱乡村生活,深耕生鲜农特产品电商业务。

在山水相依、城乡融合的长安,青年人才互相学习、抱团经营,为乡村小店写故事、拍视频、做宣传,“妙手回村”的短视频、网感十足的海报、幽默生动的文案,让一家家创意小店迅速出圈,也为古老村落、人文底蕴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