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热点观察 / 正文

填表乱象折射懒政思维

来源: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5-06-18 10:47 作者:高路

上午10时发通知,要求当天下午3时前报送相关数据信息!“清廉江苏”微信号6月16日通报,日前,江苏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省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包括:金湖县工信局频繁向下索要表格资料。2025年以来,金湖县工信局多次向全县乡镇、街道、开发区发出摸排企业情况、填报数据表格的通知,要求隔天上报甚至当天就反馈,仅3月某一周就出现数次此类情况。这一案例在网络上引起不少关注。

不只是金湖工信局,事实上全国不少地方及机关单位都存在类似情况。中央三令五申反对形式主义,各级党委政府也都在开展整治行动,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形式主义的歪风仍然不时吹来。频繁的填表要求给基层工作增加了负担,让基层工作人员不堪其扰,疲于应对。基层工作需要走街串巷,跟老百姓打交道,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不应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应对上级检查、写公文填表格上。

为什么在金湖县工信局会产生这种现象?这些表格有哪些是必须填的,哪些是滥竽充数的?这一案例值得深入剖析,厘清原因,提出方案,刹住这股子“表来表去”歪风。

表格种类繁多并非某地独有的现象。因填表催生的各种怪象,成了基层负担中的一大顽疾,饱受诟病,除之不尽。据新华社报道,有的地方乡镇一年固定报送的报表就有160多张。一些地方,表出多门,门门都有必须填的理由;一些部门用表格代替管理,用表格代替考核。一些地方又将填表任务下发给了企业,要求企业、商家“日日上报”,看似管理严格,其实只是在“转嫁”监管责任。

填表乱象本质上是治理逻辑问题,折射的是懒政思维。这就需要审查每一份表格的必要性、合理性,该砍掉的填表任务一定要砍掉,从总量上给基层减负,不以材料薄厚来衡量工作。

工作节奏上的不合理之处要及时纠正。比如,上午10时发通知,要求当天下午3时前报送相关数据信息。有些数据在基层未必是现成的,可能需要临时统计,没办法那么快。这种一刀切的管理办法就有“把方便留给自己,将麻烦带给别人”之嫌。强制性的报送要求,甚至会逼得基层造假糊弄。给基层布置工作时,应实事求是,给出合理的完成时间。

重复报送、多头报送的倾向也需关注。一些表格要填写的内容大同小异,对基层来说完全可以合并填写。在信息化时代,很多信息都可以打通使用,自动抓取,一键生成。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基层报表“只报一次”工作指引》就是要通过数据共享,为基层减少“表哥”“表姐”。

再漂亮的表格终究无法代替工作实效,重台账、轻实效的考核机制,得改得更彻底些。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