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热点观察 / 正文

一拥而上,一哄而散

来源:河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8 11:41 作者:悦连城

前不久,央视记者曾对湖南一地的文旅古城项目进行调查。该古城作为耗资24亿元的“明星项目”,试营业四年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唯一一个经营性赢利项目,居然是停车场。

立项到开工仅用了3个月,计划550天的建设工期实际却用了近5年,可行性分析没做扎实就匆匆上马……“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的痼疾,在这个案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哨声一响,蜂拥而至;锣声乍起,作鸟兽散。病因何在?是急躁冒进、不顾实际的工作作风。权力只在其适用范围内起作用,任何权力的有效行使,都要尊重现实情况与客观规律。但某些领导干部凡事爱搞“大呼隆”,一拍脑袋就要蛮干,恨不得今天栽树明天乘凉。比如,见其他地方的古镇古城熙熙攘攘,就罔顾实际跟风建设;见一些地方的文旅局有人扮侠客出圈,就强令下面走古风路线……不顾自身条件、实际情况的盲目效仿,只能人云亦云、邯郸学步,结果画虎类犬、得不偿失。

深层来看,这种怪象暴露了权力的任性。决策过程缺乏民意参与,执行过程缺乏弹性调整,纠错机制反应迟缓,最终必然陷入“一拥而上,虎头蛇尾”的困境。当管理走了样成为折腾,理性被蛮劲消解之后,一种危险的价值取向值得警惕:从政不思泽被后世,只图眼前成绩。

医治此症,需多管齐下。考核机制要破除“唯显绩论”,将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长效指标纳入考察体系;决策程序要装上安全阀,重大事项必须经过专家论证、公众听证、风险评估的三重检验;权力监督要织密防护网,让拍脑袋决策者付出应有代价。

治大国若烹小鲜。想问题、做事情,既要眼观六路,更得脚踏实地。当决策者学会在精准施策中保持耐心,在尊重规律中涵养定力时,那些一哄而上的喧嚣才能真正让位于细水长流的深耕细作。毕竟,公众期待的不是昙花一现的政绩盆景,而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民生答卷。

干事创业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接力长跑。与其总想着走偏锋、行险道,不如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现实一再证明,一拥而上的狂欢,很可能导致一哄而散的荒唐;而一地鸡毛的烂摊子,最终只能换来一声叹息的无奈。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