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热点观察 / 正文

家政兴农是篇大文章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14 10:33 作者:冯其予

家政兴农行动的本质,是以产业发展为纽带推动城乡关系重构,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力量,实现“人的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

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印发《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标志着家政服务业与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深度协同进入新阶段。这是面对城乡发展新形势作出的系统性响应,其核心在于通过行业提质扩容打通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将农村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服务供给优势,以家政服务的“小支点”撬动一场关乎民生就业、城乡融合与行业变革的“大文章”。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可持续增收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家政服务业因其就业容量大、技能门槛适中的特点,已被实践证明是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路径。与此同时,城市家庭对专业化家政服务的需求正在持续增长,特别是在老龄化加剧、“三孩”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供需缺口日益凸显。这种结构性矛盾亟需通过政策引导加以调和。

家政兴农的本质,是以产业发展为纽带推动城乡关系重构,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力量,实现“人的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当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不再因技能不足而却步,不再因权益无保障而担忧;当城市家庭能够获得稳定可靠的专业服务,这项政策便超越了经济层面的价值,成为推动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重要实践。这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合力,推动家政服务业真正成为连接城乡、融合发展的坚实桥梁。

当前推进家政兴农具备多重有利条件。9部门联合发力覆盖培训、住房、金融等全链条保障,改变了以往单点突破的局限,政策协同性达到新高度。市场需求持续释放,专业化服务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数字化工具的普及为技能培训和行业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增强了市场透明度。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政策落地的现实基础。

必须清醒认识到,政策实施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供需对接渠道不够畅通,大量农村劳动力仍依赖熟人介绍入行,缺乏规范化就业路径。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不足,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制约服务质量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网尚未织密,合同纠纷、职业伤害保障缺失等问题增加了从业者的顾虑。更关键的是,各地方在执行中可能存在政策碎片化风险,部门协调不足、资金使用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整体效能。

破解这些瓶颈需要精准施策与系统发力。在供需匹配方面,可以通过政府主导搭建“直播带岗”等对接平台,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提升劳动力流动效率。在能力建设层面,可以推动职业院校开设家政专业、推行服务标准认证,从源头提升服务质量。权益保障则需聚焦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机制,建立行业合同范本与纠纷调解通道。而政策效能的最大化,最终取决于跨部门协作的深度——整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形成“组合拳”,并通过强化地方督导确保住房、医保等政策“含金量”不打折扣。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