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热点观察 / 正文

风俗不是违规吃喝“挡箭牌”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7-24 09:55 作者:丁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规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遵照执行,不能搞特殊、有例外。违规吃喝往往是一些党员干部蜕化变质的“第一道缺口”,整治违规吃喝就是为他们筑牢重要护栏。

时下,少数干部仍存在“特殊论”思想,有的以“边远地区环境条件艰苦”为由降低标准,有的以“不吃不喝无法与群众拉近距离,吃喝也是为了开展工作”“基层工作需要入乡随俗,不喝就是不尊重民俗文化”等为借口放松要求,把入乡随俗当作违规吃喝的“挡箭牌”。这种错误认识,危害不小。一些乡风民俗中的饮酒习惯,源于当地人民热情好客、古道热肠的性格特点和传统文化。比如,水族人民素以肝胆酒招待客人,表示肝胆相照,苦乐与共;藏族人民在远方客人到来时,要敬献青稞酒、唱祝酒歌,以此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欢迎和祝福。然而,如果把淳朴民风异化为违规吃喝的“护身符”,把热情好客曲解为铺张浪费的“通行证”,把违规吃喝美化成入乡随俗的寻常礼节,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误读,也是对党性原则的亵渎。

尊重乡土人情和坚守党性原则,不是对立关系,入乡随俗不能逾越纪律红线。党员干部的热情好客不能体现在酒桌上,而要体现在营造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中,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吸引人才、汇聚资源,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营商磁场;党员干部的古道热肠不能体现在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上,而要体现在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氛围中,用真心实意的服务破解发展难题,以风清气正的环境筑牢合作根基,以淳朴民风护航高质量发展。

乡风民俗中传承千年的诚信品格、历久弥新的朴实家风,既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砥砺干部作风的“活教材”。从乡俗中涵养文化根脉,既要深挖其中蕴含的廉洁奉公、勤俭持家的智慧,又要去芜存菁、取精用宏,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价值,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