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刚作
责任书、任务书被视为“军令状”,是政府部门落实工作的重要抓手。但“军令状”立得多了,就会成为推卸责任的手段,助长形式主义,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基层的懈怠乃至麻痹。榆林市最近大力清理“军令状”,为基层松绑减负,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迈出了一大步。
县对乡镇的25项
目标责任书减为7项
9月19日,记者在子洲县马蹄沟镇政府看到,收回的一摞摞大红色封面的《目标责任书》摆了一柜子。这些是镇政府与各村签订的15项责任书,涵盖了基层党建、安全生产、极端天气应对等工作内容。镇党政办干事王凯告诉记者,7月底这些责任书被全部收回,不再有效。同时,由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下发给镇政府的责任书,除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等少数几项被保留和整合外,大部分也被清理取消。
自从7月省、市督察部门发现基层责任书过多过滥后,子洲县率先进行了清理整改。目前,子洲县取消了乡镇对村一级的责任书,共计16项。在县对乡镇的25项目标责任书中,子洲县保留了6项,并将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消防安全、地质灾害防治合并为1项,其余的全部取消。此外,原有25项目标责任书中,有12项属“一票否决”事项。清理后,“一票否决”事项减少过半,仅剩下5项,分别为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脱贫攻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
同时,该县进一步明确,除上级有具体要求外,县一级不再设置“一票否决”事项,各级各部门不得以签订责任书、任务书的方式推动工作,若签订责任书必须报县委办、县政府办审核同意;下发责任书,不意味着主体责任转移,下发责任书的部门要对执行情况进行督查考核。
据了解,取消的县对乡镇的目标责任书事项,包括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双高双普创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雷电防护安全、全民创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村级公路养护等14项。负责摸底的县委办秘书说:“没想到与乡镇、村两级签订的责任书这么多,一些责任书的指导性、操作性也不强。有些部门确实存在竞相下发责任书的现象,而且只管下发责任书,不重视检查、督查,也不注重效果。”
“减”到了基层干部心坎上
目标责任书清理,尤其是“一票否决”事项减少过半后,子洲县的乡镇干部感受最深。何家集镇党委书记李小鸿表示,原来的“一票否决”影响面确实过宽,他所在的镇上曾经发生过因为一个干部出现问题导致全体干部被扣奖金、工作被否定的情况。这次取消大部分责任书后,乡镇干部、村干部都舒了一口气,大家认为这是在刚性约束之内,多了人性化、柔性的管理。
“政府部门对一些重大工作下发责任书确有必要,但其他部门和单位也纷纷下发责任书,这就有些泛滥了。‘一票否决’将主要责任推到了乡镇,导致乡镇一级压力很大。除了制度约束、严管外,基层干部还需要鼓励。”王凯说,“这次大幅减少‘一票否决’事项,在乡镇一级人人称赞,可以说‘减’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李小鸿告诉记者,清理工作提高了镇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大家的精气神最近也在转变,敢放手大胆地干事了。
取消乡镇与村上的责任书、任务书后,村上的工作会不会缺乏方向,会不会懈怠?按照子洲县的部署,确实需要村级配合的工作,将以任务清单的形式进行安排。
责任书大大减少,“一票否决”事项大幅取消后,会不会影响相关工作的落实?子洲县委一位同志认为,之所以出现竞相下发责任书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一些部门推动工作的办法不多,要避免工作受到影响,就应该丰富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
清理“军令状”,好!
陕西日报评论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繁重且复杂,立“军令状”、签责任书本是推动政策落实的重要手段,可是,倘若“军令状”过多过滥,或者重“立”而轻检查、督查,那么只会助长形式主义泛滥。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以签订责任书、任务书的方式推动工作,内容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基层苦不堪言。还有些“军令状”脱离实际,引起干部群众不满。
“军令状”重形式而轻效果,本质上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作祟。有的上级部门干工作“不走心”,不愿意思考更切合实际的考核方式,推卸责任,将压力和风险转移到基层;有的上级部门没有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目标,为了追求政绩,指望通过层层加码做好表面文章;还有地方无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一刀切”地设置“一票否决”项目。但是,很多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取得成效。“军令状”过多过滥的状况必须改变!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指出,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变相向地方和基层推卸责任。此次榆林市大力清理“军令状”,减少“一票否决”事项过半就是对中央文件精神的有力贯彻落实。
此举避免了上级主体责任向下转移,倒逼上级部门创新工作方法,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疲于应付责任书的忙乱中解放出来,鼓励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必将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干事活力。各级市(区)、省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把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做好“一票否决”的规范清理,强化“一票否决”在政绩考核中应有的震慑威力和激励效果,推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细落实。
要做好“一票否决”的持续规范清理。“一票否决”是一种有效的倒逼机制,但过多过滥就会失去其功效。只有科学合理划分上下级政府的责权利,确立地方政府各项工作的权重,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使上级部门对基层有效地进行考核。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坚持考少考精、考准考实,坚决防止通过签“责任状”、搞“一票否决”转嫁责任的做法;要通过方法手段的改进和不断总结提高,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要实行销号式管理,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加强对保留的“军令状”的管理工作。只有认真落实“军令状”,发扬钉钉子精神,才能积小成为大成,积小胜为大胜。
还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上级部门领导干部是责任书的决策者、组织者。解决“军令状”过多过宽等问题,考验着领导干部作风、能力和担当精神。各级领导干部要提升政治站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努力改进作风、提高能力、强化担当,坚持以上率下,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确保将“一票否决”严控好,让基层把更多精力用到抓工作落实上来,为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担当作为、不懈奋斗创造条件。
清理“军令状”是一种责任书,更是一本民心账。党员干部更要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坚决杜绝庸政、懒政、怠政,切实做到考核重日常、考评看民意、考用比实绩,在“基层减负年”真正给基层干部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