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时政头条 / 正文

组织“纳新” 气象更新

——汉中以“基层组织纳新年”活动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17 07:37 作者:周明 熊永柱

能够加入党组织,这让侯乐勇非常高兴。“入党是我多年的梦想,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把本职工作做好,为村民做好服务、带好头,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佛坪县长角坝镇沙窝村村委会副主任侯乐勇说。

在外打拼多年,侯乐勇于2016年返回家乡,在佛坪县城办起了酒店,生意蒸蒸日上。彼时,沙窝村也在谋求新发展。在镇村动员下,从沙窝村走出来的侯乐勇又返回村上,带领大家发展休闲垂钓、旅游民宿等项目,村里面貌日新月异。

将侯乐勇这样的返乡能人吸纳进党组织,也为当地干事创业、追赶超越提供了人才支撑。今年以来,汉中在全市集中开展以“党员队伍纳新、干部队伍更新、基层组织创新”为内容的“基层组织纳新年”活动,在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收获了众多成果。

党员纳新:注入“源头活水”

在这次战“疫”中加入党组织,让洋县协和医院护士张瑕琳格外激动。

疫情期间,张瑕琳日夜奋战在防控一线,在特殊的战场经受住了考验,也成就了自己。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党旗前,张瑕琳庄重承诺。像张瑕琳这样在关键时刻冲得出、顶得上的优秀分子,是汉中市今年党员纳新工作的重点。

汉中市明确提出,要把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一贯表现好、事迹特别突出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工作者,积极培养入党。今年以来,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汉中市就有42名实绩突出、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被优先批准入党。

“不干则罢,要干就干出点名堂!”11月4日,说起当初的选择,宁强县罗村坝村赵连刚笃定地说。返乡后的赵连刚在村上办起了土鸡养殖场,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先后帮助130多户农户摘了贫困“帽子”。凭借着为当地脱贫攻坚所作的贡献,赵连刚已被组织批准为预备党员。

得益于有针对性地将发展党员工作向贫困村、薄弱社区、生产建设一线等老龄化突出和党员人数较少的基层领域倾斜的政策实际,越来越多像赵连刚这样的村民有机会加入党组织。

今年,汉中市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990名,新发展党员2145名,其中农村党员1173名,仅3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就有881名,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干部更新:锻造骨干力量

在略阳县峡口驿镇大铁坝村,提起村党支部书记袁永超,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短短一年时间,袁永超带领村民改造硬化村组道路,筹资建立乌鸡合作社,带动30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

在汉中,像袁永超这样一门心思带领村民致富的村干部越来越多。“和以前相比,现在的村干部确实不一样了。他们把心思放在村上,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干,还经常上门为我们服务。”大铁坝村村民郑福贵说。

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与汉中市推广的村干部履职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考核差异化、补贴标准化的“四化管理”模式分不开。该模式通过明确村干部岗位职责,规范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大幅度提高村干部待遇报酬,提高村干部岗位吸引力和工作热情。

同时,汉中市还建立村干部补贴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效挂钩制度,让村干部“有为也有奖”。仅城固县莲花街道小西关村,就有15名村组干部获得了人均奖励补贴4000多元。

制度层面的科学设置,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基层干部队伍中。今年以来,汉中市共有295名返乡青年、农村致富带头人等进入村“两委”班子或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

在不断畅通入口的同时,汉中市进一步完善村干部退出机制。今年以来,汉中市有62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242名“两委”干部因不合格、不胜任被免职或调整,倒逼干部提升素质、强化能力、保持干劲、履职尽责。

“干部的更新不仅是人员的更新,更是理念和能力的更新。”据汉中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汉中市除分类分层分行业开展课堂培训外,还依托网络开设线上课堂,并让驻村工作队、高层次人才专家服务团进行“传帮带”等,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干部能力素质。

组织创新:激发生机活力

回忆起刚来驻村时的场景,佛坪县岳坝镇大古坪村第一书记赵建平心里并不是滋味。“组织群众开会,人数过半都很难,很多人感觉村上的工作与他们无关,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有待提高。”赵建平说。

赵建平的经历并非个例,走在留坝县中西沟村的河堤上,村党支部书记黎平富感慨,以前村里的河堤上、道路旁都是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往往是“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村干部说话没人听,腰杆都直不起来。

而这也成为汉中在全市基层组织中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创新行动的重要原因。在其推动下,包括留坝县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洋县“两社一会”、勉县土地合作社等一大批组织创新工作层出不穷。其中,留坝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还入选了“全球减贫案例”。

在城市社区,组织创新激发的活力也在不断显现。汉台区作为中心城区,全面推广“镇办吹哨、部门报到”模式,推行便民服务中心“一站通办”、社区“帮办代”等制度,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走进汉台区东大街办事处便民服务大厅,百余条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让群众体验到办事更加便利快捷。“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别小看这些变化,在我看来,这是文明的大跨越。”东大街莲湖社区居民赵富新在该服务大厅办完事后,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感慨。

“党员纳新、干部更新、组织创新,其目的都是要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提高党的建设工作质量,进而带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有效解决困扰干部群众的烦心事,不断提高党组织的组织力和群众的满意度。”汉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黄学锋说。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