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时政新闻 / 正文
临潼区开展形式多样的议事协商活动,有事情与群众一起商量

搭建“对话”平台 促进“共治共享”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06 08:23 作者:王帅 余恩亚

居民在“菊亚茶话室”协商解决矛盾(资料照片)。受访单位供图

“老两口的矛盾解决了,重归于好;小刘的家庭矛盾要继续跟进,让娃有个好的成长环境;有邻居投诉噪声,要再回访一次……”4月18日,在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街道东大街社区,几名社区党员干部、物业公司代表聚在“邻里话室”,讨论着最近的工作重点。

在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邻里话室”里,社区党员、热心居民、网格员、志愿者及楼栋长定期碰头,围绕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热点畅所欲言,小到柴米油盐的家事,大到社区建设的难事,分享经验见解,集民智、议民事、解民忧。

除了“邻里话室”,临潼区还相继打造了“菊亚茶话室”“议事长廊”“逢四说事”等基层治理品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

临潼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议事协商活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有事情与群众一起商量,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从“制度设计”转化为居民的“情感共鸣”,推动治理模式由“单向管理”向“共治共享”转变。

“邻里话室”: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

4月24日,东大街社区党委书记魏改介绍,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协同、服务下沉,突出服务群众,突出因地制宜,探索创建“党建+邻里话室”品牌。该品牌集交流、谈心、解忧于一体,致力于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构建充满爱与关怀、富有凝聚力和归属感的现代社区,让社区成为居民心灵的港湾。

小刘同学是一名困境儿童。因父亲去世,她长期与奶奶一起生活,居住环境简陋,家庭经济拮据。

网格员和社区干部了解情况后,迅速联合团区委、爱心企业和志愿者,对小刘同学的房间进行全面改造。施工团队精心规划布局,将房间粉刷成温暖的色调,还购置了崭新的书桌、书架、床和衣柜,安装了明亮的灯具。改造后,原本破旧杂乱的房间焕然一新。

同时,社区还联系了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小刘同学打开心扉,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医生制定了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定期进行跟踪治疗,帮助她健康快乐成长。

据介绍,临潼区将村级议事协商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凝聚服务群众的重要工作统筹推进,取得良好效果。

“菊亚茶话室”:让“陌邻”变“睦邻”

一张茶台、一套茶具、几把椅子……简单的几样家具就是“菊亚茶话室”的全部陈设。

张菊亚是一名老党员,退休前是临潼区斜口街道骊山新家园社区党支部副书记。2021年3月,“菊亚茶话室”正式“开张”,定位为社区居民的聊天室、邻里矛盾的化解室、急事难事的求助室、意见建议的收集室。

不久前,骊山新家园社区两位居民因琐事产生矛盾。网格员发现后,联合社区干部,邀请两人来到“菊亚茶话室”,通过耐心劝导,最终让两人握手言和。在这里,“对话”不仅成为社区解决居民矛盾纠纷的有效途径,还增进了居民间的邻里之情。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骊山新家园社区以“菊亚茶话室”为纽带,一方面通过建立特殊群体动态档案,定期探访、链接资源,并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及有心理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的特殊群众的身心需求,提供更为精准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对话”引导居民主动将烦心事、忧心事向社区反馈,提升居民身心健康水平与幸福感,推动“陌邻”变成“睦邻”。

“议事长廊”:架起党群连心桥

临潼区骊山街道疗区社区的“议事长廊”,是辖区居民常去的地方。谁家的暖气漏水了,哪里的健身器材要更换……一遇到问题,居民就聚到这里,共商小区治理难题。

人民的所急所盼、所愿所需,是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疗区社区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管辖的13个居民小区以单位型小区、老旧小区居多,常住居民2114户4848人。

疗区社区党委书记王方介绍,为提升居民自治能力,社区创新打造“议事长廊”,定期组织辖区居民、党员、单位代表围坐协商,围绕小区环境改善、设施维护、为老服务等议题共商解决方案。这条长长的走廊以前是居民茶余饭后休息聊天的场地,如今已成为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

王方表示,“议事长廊”不仅是“议事会”,还是一个集“讲、宣、征、听、议”五项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共治平台。依托“议事长廊”,疗区社区推动社区、物业、医院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实现“问题联治、服务共享”。在这里,“议事长廊”已经成为居民畅聊诉求、共谋发展、参与基层治理的新平台。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