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宁陵县委原常委、宣传部长王东霞在任某镇党委书记期间,为应付检查,花费249.62万元打造“经典观摩路线”,对沿线21个行政村共计40多万平方米墙体喷漆刷白。
“刷白墙”事件,王东霞并非首例。2019年,安徽省阜阳市因耗巨资“刷白墙”被通报。2024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委原书记刘克文在农村道路两侧“刷白墙”被国家监委点名通报。
一个个案例被通报,一名名干部被追责,“刷白墙”事件为何仍屡禁不止?
“刷白墙”是典型的面子工程,其目的是应对考核、调研。之所以有人热衷急功近利“刷白墙”,是因为有人乐意走马观花“看白墙”、流于形式走过场。“刷白墙”既暴露了被考核者、被调研者贪功求名搞“形象工程”的投机心理,又暴露了一些考核者、调研者浮光掠影的形式主义、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好人主义,以及调研者与被调研者的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出镜、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众说是“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
在考核和调研中,应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实绩实效上,深入群众,看群众的难题解决了没有,群众的生活改善了没有;深入一线,看相关地方和部门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而不是人到心不到,在“蜻蜓点水”式查阅资料、不求甚解听取汇报后打道回府。
“刷白墙”并非什么瞒天过海的奇招、高招,而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一触就烂。
防止“刷白墙”,先要杜绝“看白墙”。没人“看白墙”,自然就没人去费钱费力、冒着“事业”的“风险”和群众的抱怨去“刷白墙”。
形式主义绝非仅限于“刷白墙”这一表象,而是有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的“变体”。但假的真不了,虚的实不了,就像气球,吹得再大,轻轻一掂便知分量。只有考核者、调研者睁大火眼金睛,沉下去听实话、察实情、谋实事,才能让被考核、被调研者无隙可乘、无空可钻,讲实话、摆实情、干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