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时政新闻 / 正文
榆林市榆阳区精准匹配民生诉求,推动资源一体下沉,以“双服务”模式凝聚共治合力——

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16 08:11 作者:李羽佳 郭梦佳

初夏时节,每天清晨和傍晚,家住榆林市榆阳区上郡路街道德静路社区的退休老党员宋振旺都会到楼下小广场散步。“这是社区联合报到单位榆林市精神文明创建中心新建的活动场地,道路平坦,还配有运动器械,老人、小孩都喜欢来这里。”5月13日,宋振旺说。

榆阳区将“双报到”机制作为深化城市基层治理的关键抓手,构建起“区委统筹部署、街道资源整合、社区精准承接、网格动态管理、楼栋末端落实”的五级联动体系,以“双报到”模式搭建供需桥梁,精准匹配民生诉求,推动组织资源、治理资源、服务资源一体下沉,以“双服务”模式凝聚共治合力。

■ 机制创新“握指成拳”

“以前,我爬两层楼就得歇一歇,又累又费时。现在,坐上电梯轻松到家。”榆阳区航宇路街道粮库小区71岁的居民李玉祥说。

粮库小区是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关于加装电梯这件事,小区里议了又议,没议出来结果:低层住户不想装,怕采光受阻、噪声扰民,对分摊的改造费也颇有微词;高层住户特别是高龄老人“望楼兴叹”,数万元的安装费用让不少家庭犯难。

转机始于航宇路派出所党员报到。他们联合社区党员干部化身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挨家挨户解读政府补贴、费用分摊方案,并引入第三方公司设计全景玻璃电梯,既保证了低层住户的采光,又有效降低了噪声。3个月时间,他们入户沟通230次,组织民意恳谈会10余场,将144户居民的心结一一解开,为11栋单元楼装上了电梯。

这样的精准服务模式正在推广。

“我们建立了党员特长数据库,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明珠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苏世瑜说,“比如,我们了解到市委政法委的几位党员擅长做调解工作,就请他们定期到小区‘坐诊’;邀请明珠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党员组团到老年人集中的小区开展义诊。这种方式能让报到党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沙河路街道开发的双报到线上系统“智慧沙河”平台集纳了辖区内816名党员、12家单位党组织的信息,哪个单位的党组织、哪位在职党员报到,能提供什么服务,居民有什么需求,一目了然。沙河路街道榆康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洋洋说:“这些组织和党员就像是我们社区的‘编外智囊团’和‘常驻服务队’,服务响应速度和精准度都很高,群众很满意。”

■ 资源联动“精准滴灌”

走进榆阳区新明楼街道三官会社区,居民杨志军正在新铺设的步道上散步。“以前,这路坑坑洼洼的,下雨天积水能没过脚脖子,出门很不便。”杨志军说,“现在好了,社区通过双报到机制联系市工商联和区科协协调资金和施工队,把路和下水管道一并改造了。这路修好了,咱出门方便多了!”

据介绍,去年,到三官会社区报到的单位投入物资累计超10万元,完成了包括这条“烦心路”在内的12个民生微项目。

崇文路街道的“幸福账单”也很亮眼:区工业商贸局机关党支部主动认领任务,帮社区硬化了背街小巷;榆林市高新医院投入860万元,与社区共建了集日间照料、康复理疗、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社区康养中心;区财政局机关党支部积极协调有关单位,解决了24个老旧小区的电网增容改造问题……

“以前,有啥需求都不知道找谁。现在好了,社区搭台,这些单位直接把服务送到了家门口,暖心!”正在康养中心做理疗的群众李荣笑着说。

榆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高军华介绍,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组织评单”闭环机制,全区549家报到单位党组织、1.9万名报到党员积极融入社区,已累计帮助居民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2300余件。

■ 服务升温“双向奔赴”

“刘阿姨,您今天血压有点偏高,最近要注意饮食清淡啊。”4月8日上午,在松林路社区的“流动健康驿站”,来自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的党员医生刘燕,耐心地为居民刘殿珍检查身体。

“驿站每个月都有不同科室的党员轮流来义诊,我们看病方便多了!”刘殿珍说。

这个由报到单位支持的驿站,已服务群众超1500人次。

榆阳区委组织部在干部考察中专门设置社区党组织鉴定环节,将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日常表现、群众口碑纳入提拔任用指标体系,树立起“服务成效群众评、干部任用看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

在“严管”的同时,榆阳区还设置“党员服务、互惠激励”机制。比如,朝阳路街道推出“基础分+贡献分+先锋分”动态积分管理制度。报到党员参加志愿服务、认领微心愿、解决实际问题都能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在社区兑换职工子女兴趣课堂名额、生活用品等。

榆阳区委组织部部长王伟表示:“我们通过双报到凝聚合力、‘双服务’精准对接、‘双考评’压实责任,把群众的笑脸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让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和民生福祉。”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