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时政新闻 / 正文

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1 08:21 作者:南楠

在咸阳市,利用5G技术打造的“云医院”,让老年人“小病不出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服务;2024年,西安市探访特殊困难老年人45.7万人次,为95.38万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务实的举措、鲜活的数字勾勒出民生保障的温度与力度。

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就是要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坚守社会稳定底线。当前,民生领域仍存在不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何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如何让看病就医更方便?如何更好地保障劳动者权益?这些问题一头连着百姓冷暖,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这些问题,我国将就业、教育、医疗、托幼、养老、住房、环境等民生事项不断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实际行动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比如,多地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政策,解决患者复诊难题;一些地方打造智慧养老平台,实现健康数据实时监测等。这些举措都在不断回应群众关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优先吸纳带动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加强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衔接,精准落实为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费政策等。今年5月,陕西下达2025年第二批省级财政以工代赈任务计划,计划带动748人就业,发放劳务报酬不低于1034万元。

民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越是平凡琐碎的民生小事,越需要我们用心用情、下足功夫。兜住民生底线既要算好民生“大账”,以财政投入强化基本保障,也要算清民生“细账”,用精准服务回应个性需求。从云端问诊到上门帮扶,从政策托底到治理创新,唯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每个民生期待都当作必答题,将每项惠民政策都落实到最末端,方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