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7月1日,延安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广场庄严肃穆,青年学子在国旗下整齐列队、齐声高唱。
近年来,延安坚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在青年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中持续发力。延安精神已成为指引一代代青年奋进的“明灯”。
铭记红色初心
回望历史,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延安精神正是孕育于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近年来,为加强红色教育,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挖掘延安精神、校史校情、校友文化等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思政课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典型事例情景演绎等新形式,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延安精神。”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谭亮亮介绍,“目前,我们面向全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均为校级精品课程。其中,《延安精神筑梦红色青年》获评首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此外,延安大学开设了《延安精神大讲堂》等8门公共选修课程,为青年学子提供系统了解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渠道。
“触摸”革命历史
漫步在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的革命圣地延安,仿佛置身于一座革命博物馆。据统计,延安有革命旧址445处、馆藏革命文物约4.3万件(套)。
近日,1000余名青年学子从延安大学新校区徒步前往杨家岭革命旧址,开展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活动。
在现场,学生们通过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重温历史,沉浸式感悟延安精神。
“历史的温度就藏在这些细节中。”学生们一边听讲解一边讨论。
杨家岭革命旧址讲解员钱文艳说:“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文物能够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实践根基。”
“听红色事迹、看红色遗迹”是延安大学特有的体验教学活动。近年来,延安大学先后在延安革命旧址等地建立23处体验教学基地,开发“为人民服务”等27个现场体验教学项目。
同时,延安大学定期开展“读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演红色剧目、写红色诗文”等活动,打造出舞台剧《路遥的世界》、音乐舞蹈史诗《延安》等红色文化精品,让红色基因通过艺术载体在青年群体中实现创造性传承。
书写青春答卷
“到延安去”曾指引无数热血青年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岁月流转,但奔赴从未停止。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多年来,延安大学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构建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体验教学和践行活动为“两翼”的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探索出一条延安精神红色育人之路。
“我从重庆来延安求学,就是想把历史课本上的延安精神变成脚下的路。”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何永绥回忆大一时到南泥湾研学,“大家围坐在杨树下,听老师讲述垦荒的故事,让我真切感受到延安精神不是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奋斗力量。”
即将踏上援疆支教之旅的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韩迟说:“延安精神激励我成长进步,让我明白支教不只是教书,更是把知识与希望种在孩子心里。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不负使命。”
张思德青年志愿者协会、白求恩医疗服务队、延安精神宣讲团……如今,一个个学生志愿者服务团体在延安扎根,用专业知识服务老区群众,以实际行动交出践行延安精神的青春答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多项,形成了“延安市八一敬老院志愿服务”“给延安聋哑学校送温暖”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大学党委书记高子伟表示:“我相信,受延安精神滋养的青年学子必将以更饱满的热情,为社会进步书写壮丽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