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功县委宣传部聚焦文化“服务、惠民、传承、保障”等重点任务,激活宣传文化系统各类资源,创新引领,实干奋进,持续用力,有效加快了乡村文化振兴步伐。
补短板,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对全县8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183个行政村基础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完成了96个行政村设施提升、功能优化工作。强化服务功能。排查乡村大舞台110个,提升完善舞台背景、灯光设施86处。为47个行政村配发音乐器材2800余件,实施镇、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73个。突出上下联动。县图书馆、文化馆搬迁新址,馆藏书籍由8千册增加到4.5万余册,每年为各村图书室统一补充书籍,满足群众需要。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图书阅览室、培训室)功能健全,达标率100%。
惠民生,创新开展文化惠民服务。灵活服务方式。采取“市场运作,政府买单,群众受益和挖掘资源、自给自足”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戏曲下乡村,乡村惠民综艺演出活动12场次。文艺工作者自编自演“武功县”“漆水才女”“同舟共济奔小康”秦腔等作品15件。开展惠民服务。抓住重要节点、时段,组织开展“纪念5.23 喜迎二十大”文艺座谈会、书画摄影剪纸展,“非遗迎端午 文化进万家”“书香武功 全民阅读”、义写春联、文明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开设公益培训班,免费传承非遗技艺。数字电影进农村。在总场次不变的情况下,将时间安排由原来每月一场调整为以春夏秋季为主、冬季为辅,采取“1+1”模式强化放映效果,即在保证一部红色主打影片的前提下,增加一部生态环保、文明乡风、实用技术、食药安全等方面内容,扩大容量,增强实效性,截至目前共计放映1020场。精治理优服务。全县共建成8个镇级电商服务站,打造了20个快递进阵地工作示范点和9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电商服务站实现183个行政村“全覆盖”,销售猕猴桃、苹果等农副产品3000余万元,解决就业600余人,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利长远,深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加强理论教育。上半年,县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6次,基层党委中心组累计学习200多次,组建县委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分赴城乡80多个党委和部门进行巡回宣讲120 期。强化队伍建设。成立秦腔、音乐舞蹈、书法、美术协会等17个,民间组建广场舞、太极拳等健身团队150个。全县118支广场舞队伍常年开展活动,成为城乡一道亮丽风景线。推进移风易俗。修订完善《武功县婚俗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了试点工作重点镇重点村,基本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新风尚。
(武功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