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在中国工农红军陕西铜川陈炉红军小学红二方面军陈炉展室,
校长牛宝军向记者介绍红二方面军在陈炉的历史。陕报记者 肖晓良摄
7月26日,在陕西铜川陈炉红军小学,校长牛宝军站在“贺龙元帅奖学纪念碑”前告诉记者:“当年贺龙元帅离开这里时,专门给学校留下200元钱,支持教育,让大家深受感动。现在,我们每年都要举行系列活动,传承革命精神。”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了保卫西安事变的胜利成果,加紧红军部队的建设和训练为抗战作准备,红二方面军奉命驻防富平、同官等县。1937年2月6日,贺龙、关向应率红二方面军直属机关,由泾阳县云阳镇移驻同官县陈炉镇。当时,由于国民党长期进行反共宣传,广大劳苦群众还不能正确地认识红军。为了广泛地发动群众,建立起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同时消除群众对红军的误解,红二方面军广大干部、战士利用军政训练的间隙,深入到群众之中,同群众拉家常,为群众担水、扫地、理发、看病,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红军战士时时严格遵守革命纪律,凡损坏了群众的东西,都照价赔偿,办事说话都很和气,买卖公平。陈炉镇的群众夸赞说:“红军真不愧是咱老百姓的好军队!”
红二方面军和群众亲如一家,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红二方面军在陈炉镇期间,正值陈炉瓷业萧条,产品滞销的困难时期,加之当年春荒严重,人民生活十分艰难。红军为了帮助群众解决吃粮问题,一方面请当地的群众做饭,让做饭的人全家同部队一块吃饭,先解决一些群众揭不开锅的问题;另一方面让部队到陈炉镇以外的地方去筹集军粮,把筹集回来的原粮发给群众加工,规定群众每加工100斤小麦,交面粉52斤,其余部分归群众自己所有。就这样,红军帮助陈炉镇的群众顺利地度过了春荒。
1937年3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党员代表大会在陈炉镇上街梁财主家的“静守堂”内召开。这次代表大会,贯彻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分析了形势、统一了思想,有力地促进了全军上下转入一致抗日和抗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为了早日开赴前线,红二方面军抓紧时间进行整训,开展“学军事、学文化、学政治”活动,提高军事政治素质;设立同官、耀县兵站,激励青年报名参军参战,使红军队伍得到进一步扩充,壮大了革命力量。仅陈炉一地,参加红军队伍的就有20多人。
经过这一时期的整训后,1937年5月(另一说4月),红二方面军司令部、政治部等直属机关离开陈炉镇移驻富平庄里镇,陈炉人民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