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的一年,和父母到西安旅游,顺带参加了陕西省考。之所以说顺带,是因为究竟是以游玩为主,捎带考试练手,还是考试中游山玩水,已经记不大清了…
唯一记得的是,考试那天铜川新区下着雨,考完试和父母就匆匆离开了,途中经过与三原交界处时,父母对路两边类似于山丘的地势很是震撼,母亲随口一句:“闺女,这地方咱考上了也别来了,都是山”。母亲很随意的一句话也是我当时的心声,我一个特别恋家的人,怎么也不可能跑这么远的地方来。可是一语成谶,以后的以后,也就是当年的八月份在经历了面试、体检之后,我莫名其妙的踏上了三秦大地。说莫名其妙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当年同一时间,我同时进入了家里和江苏的公务员面试,可能只是因为陕西这个体检早,也可能是因为和陕西缘分太深,我放弃了另外两个面试机会,踏上了开往西北的高铁。
一来就哭了
与我同往的还有放心不下我的母亲,记得当时我与母亲一人拉着一个拉杆箱,几经辗转来到了铜川,俨然人在囧途。被告知工作单位在铜川市王益区后,又是一番舟车劳顿,当车子渐渐驶向王益区时,两边的山越发的多,前方的路越发蜿蜒,一旁的母亲哭了,我也后悔了。从小生活在河南那样的中原大地上,着实没见过这么多的山。
正式报到后,我被分配在最基层的王家河法庭做书记员,老庭长久旱盼甘霖似的终于盼来了我这个高学历的书记员。万事开头难,书记员需要做好各种文字记录工作,然而接触的都是最基层的群众,他们的陕西方言成为了我书记员道路上的第一个拦路虎。我只能硬着头皮上,平时庭里来当事人了就听他们说方言,他们走了后,再问同事他们说的大概意思。下班后,我就利用手机搜索陕西方言,不断的听并学习,渐渐地,我克服了方言障碍。
一待就是五年
刚来那会,人生地不熟,父母又不在身边,心确实还没沉下来。想着学历高,又没有最低服务年限,还可以再考回家去,心一直蠢蠢欲动着。躁动的心陪伴我正式开启了法庭工作。法庭的工作与我想象的那种高大上的公务员工作,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法庭坐落在铜川王益区的城乡接合部,所谓的法庭也就是一个两层楼的院落,我的到来让原本只有两个人的法庭又多了分生机。
我在法庭的日常工作大致可以分为庭内工作和庭外工作。在庭内的工作就是在办公室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向案件当事人进行送达、进行谈话调解,包括正常的开庭工作,我从刚开始的默默记录,到后来可以主持谈话调解,不得不说基层真的很锻炼人。与庭内工作相比,庭外的工作更复杂些,可谓是我们与当事人的斗智斗勇,从当事人家门口的围追堵截,延伸到非工作时间的蹲点守候,我们续写了送达工作的传奇。身处西部,我深深的感受到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深入人心,我所在的法庭一样的把审判法庭开到了腿脚不便的家里,也一样的把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开到了所在村落社区。为了案件真正的案结事了,我们不厌其烦的深入当事人家里做当事人与其家属的工作。
就这样,在充实的工作中,在每天下班后我与父母视频的或抱怨或报喜中,我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走过来了,我不想说刚来铜川那会我有多想家,我有多孤独,我一个人就这样在铜川这个异乡待了五年,现在铜川从异乡成了我的家乡。看过这样的一段话: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疲惫就放空,被孤立就讨好,脆弱就想家。人终究要长大,最漆黑的那段路终要自己走完。
五年的异乡生活,我一直在想我这个恋家人是怎么挺过来的,现在我有了答案: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党龄比工作时间更长的党员。越是基层越是锻炼人,越是异乡越能慰乡情。从我入职陕西,到现在成了具备五年基层工作经历的法官助理,我的司法为民初心从未变过,也将继续伴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