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专题链接 / 正文

坚持和运用好脱贫攻坚的方法论(一)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0-05-14 14:46 作者:韩振峰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牢固树立辩证思维,自觉坚持和运用好脱贫攻坚的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脱贫攻坚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复杂工程,必须借助科学方法论的指导,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完成脱贫攻坚这项硬任务,必须解决好“桥”或“船”的问题,自觉坚持和运用好脱贫攻坚的方法论。

  脱贫攻坚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坚持对症下药、实打实干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脱贫攻坚的前提是必须首先认准贫困程度和脱贫现状,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和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针对脱贫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不做无用功,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根本要求。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