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必须自觉遵循唯物史观要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脱贫攻坚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事业,必须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为了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目标,“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检验我们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最终还“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人心齐,泰山移,只要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了,我们就必定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万众一心、一鼓作气,不辱使命、再接再厉,坚持不懈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作者:韩振峰,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