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专题链接 / 正文

展现人类减贫史上的大国担当(三)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0-08-27 15:22 作者:何毅亭

制度创新:形成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构建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是中国消除贫困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深化扶贫领域改革创新,建立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社会动员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构筑起制度的“四梁八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构建了党全面领导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做到任务明确、职责清晰,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我们建立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成为消除绝对贫困的制胜法宝。近年来,党中央围绕脱贫攻坚出台多个配套文件,相关部门出台上百个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各地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系列配套措施,形成了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政策体系越来越完备,机制越来越管用。我们坚持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攻坚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同时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群众需要的地方,并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加强一线扶贫力量,形成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要求,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工程,形成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充分发挥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形成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依靠监督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确保帮扶工作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事实证明,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是符合实际、有效管用的,保障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