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小康社会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着中国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确定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着中国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小康是中华民族千年期盼。“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中国古代《诗经》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记载。清朝康有为撰写《大同书》阐发其世界大同思想。然而,广大民众世世代代盼望小康,祖祖辈辈望眼欲穿,小康一直未能实现。改革开放以后,奔小康、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中华民族最大共识。党的十二大决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党的十三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四大提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党的十五大强调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系统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七大部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对建设小康社会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抓住不放,一抓到底。
党的十八大闭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式接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力棒”。2015年他在美国西雅图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的历程,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在那儿度过了7年时光。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后来,我当了这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我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但是,这个心愿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今年春节,我回到这个小村子。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当然吃肉已经不成问题。他还说,这两年,我去了中国很多贫困地区,看望了很多贫困家庭,他们渴望幸福生活的眼神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强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他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为此,他提出精准扶贫,部署脱贫攻坚,多次到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调查研究,现场指导,解决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全力以赴,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笔者看到:北方大地麦收季节,浩浩荡荡的联合收割机犹如钢铁洪流;在云南瑞丽大山深处,标准化的水泥公路通向各个少数民族村寨;在东北边境地区,农民驾驶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回村;在草原牧区,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的少数民族已实现定居,牧民新村里家家户户住上了安装着太阳能热水器的别墅式新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展现出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