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陕西渭南韩城市桑树坪镇杨家岭村来说,2020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年份。这一年,先是酸甜可口的桑葚让村民过足了嘴瘾,又是浓香的菜籽油让家家户户口齿留香。
村民收获的菜籽油(本文图片由韩城日报提供)
杨家岭农业观光园位于韩城市桑树坪镇龙门山的“老虎嘴”,也是杨家岭的老村庄所在地。一直以来,这里山清水秀,炊烟袅袅,村民安居乐业。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煤炭的挖掘开采,改写了“老虎嘴”的命运。
杨家岭村人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改革开放后,煤炭行业非常红火,而在北部山区就蕴藏着大量的富矿。由于来钱快,村民们纷纷撂下锄头,不是当起了“煤老板”,就是搞起了运输。短短几年时间,每个人的腰包都鼓了起来。那时候,杨家岭全村有“东风”“解放”牌汽车百余辆,80%的村民从事运输业,杨家岭成了富裕村的代名词。
但不到二十年时间,杨家岭村人就吃到了“快餐”的苦头。由于煤炭开采,许多村民的房屋出现裂缝,杨家岭成为压煤沉陷区,不得不整村搬迁,可谁知,这一搬就是四次。随后的几年煤炭行业步入正轨,“黑口子”迅速关停,运输业“瘫痪”了。村民想回头种地,可“老虎嘴”的耕地由于多年不管也荒芜了。除了个别人,多数人一下子从衣食无忧沦为朝不保夕。2013年,由于打工无门,务农无地,杨家岭村民年均纯收入5000余元,第一次戴上了贫困村的“帽子”。
从富裕村到贫困村,当了多年村支书的郭建国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带领村干部去大荔、袁家村等地学习别人的致富经验。“学了一圈回来,还是觉得发展集体经济靠谱。”郭建国说,只有集体经济的盘子大了,村民才能真正脱贫致富。走了一段“弯”路,回过头来再看杨家岭这个山区村落,才发现只有发展农业是正道,而空闲了的“老虎嘴”这个“老根据地”,就是最大的一块“蛋糕”。
村民整修土地
2017年,杨家岭村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村民入股的方式,在全省率先实施“三变”改革,对“老虎嘴”的200余亩旧庄基进行复垦改造,栽种了200亩韩城大红袍花椒苗,建成了一个花椒产业园。随后他们又对荒山荒坡地进行整修,整理出250亩土地,栽种了桑树、桃树、杏树、枣树、梨树、柿子树等,并建了一个农业观光产业园。为了让两个园区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杨家岭村还争取到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项目,逐步解决园区基础设施问题。
经历了大起大落,杨家岭人比以前更加珍惜土地,栽上了各种经济苗木后,趁着树苗还小,又在林下套种了油菜,2020年3月还投放了3000只鸡苗,尝试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
2020年5月份,山坡上种植的5000株桑树首次挂果,村民们第一次尝到了自家地里酸甜可口的桑葚。不到20天,200亩金灿灿的油菜也成熟了,村里把收获的1万余斤菜籽榨成油,将5000斤变成现金,给全镇219户贫困户分红,再把剩余的油平均分配给全村1040口人。
桑树首次挂果
郭引娣家是杨家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共有三口人。今年才刚过半,她家就分到了1000元的红利,还免费领到了菜籽油。
杨家岭村第一书记冀刚根说:“目前园区还在建设中,桑树、花椒才刚刚挂果,再有三五年时间,园区的所有果树就要挂果。到那时候,村民们日子就更红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