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正文

从“农民娃”到企业家

——卢效平以利益共同体助推脱贫攻坚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0-09-02 09:12

 卢效平,男,196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陕西亿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饮水思源,投入资金3.97亿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惠及万名群众。投资建设3.24万亩的丝路天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扶贫基地,使群众与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形成“同进退、共患难”利益共同体,带动204户贫困户每户分红超过2万元。投资5100万元,建成农民新居100户、住宅楼160套,以每户低于成本价售予乡亲,并让5户特困户、孤儿户无偿入住。资助贫困学生130多名,捐助各类公益慈善资金2000余万元。

 

为特困群众购买电视机,为彬州市敬老院购置设施,赞助举办彬州市“全民运动会”……这些,不过是卢效平所做的再平常不过的事。

从土生土长的“农民娃”成长为远近闻名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来时的路。近年来他累计投入资金3.97亿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惠及万名群众,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帮助乡亲致富奔小康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兴产业  鼓起群众“钱袋子”

彬州市水口镇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大镇,产业单一,群众收入普遍较低。

作为从水口镇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卢效平深知,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必须在产业发展上出实招、见实效。

2015年8月,卢效平经过认真思考,决定在家乡建设扶贫产业基地,带动乡亲们尽快增收致富。他和乡亲们一起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依托家乡产业现状和地域特色,按照“山、水、林、田、湖立体打造,川、坡、塬、沟、路综合整治”的思路,规划建设总面积3.24万亩的彬州市丝路天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扶贫基地。

目前,基地投资2.1亿元,治沟造地3300亩,栽植110万余株樱桃、桃及彩叶等苗木,还在沿项目区域修筑26公里环山观光道路,修建2座集水淤地梯坝,另外还有生态酒店、青少年科技体验馆、连栋智能温室有机果蔬大棚等配套项目。

这意味着全面建成后,将形成集绿色有机果蔬种植、生态养殖、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扶贫基地,可以直接带动水口、城关2个镇(办)1700余户群众、220余户贫困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就业务工增收致富,还能辐射带动周边5个镇(办)34个村2640余户群众受益。

目前,丝路天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扶贫基地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全国就业扶贫明星企业”、“陕西省返乡创业明星企业”等荣誉称号。

为让群众享受更多的产业发展红利,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卢效平推行“三变双五”产业扶贫模式,让农户和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形成“同进退、共患难”的利益共同体。

截至目前,卢效平的产业基地累计为水口、城关2个镇(办)7个村集体分红153.7万元。平均每户群众分红超过1万元,贫困户每户分红超过2万元,既让贫困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又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的问题。

能安居  建设美丽“新村子”

卢效平从小住在窑洞、长在农村,那时候他就想,以后有钱了,一定要盖好多又大又安全的房子,让父母和村上的乡亲放心地住。

2013年,卢效平投资1900万元,在水口镇长禄村新建100户农民新居,以每套低于成本价3万元的标准出售给村民。其中5户特困户和孤儿户,他分文未取。

3年后,他又投资3200万元,在水口镇街道建成160户农民住宅小区,也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给乡亲们,还为在小区购房的韩家坡、李家峪村28户贫困户每户补助5万元。

身患残疾的田妙云原本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在西安打工,丈夫突然因病去逝,她只得领着孩子们回老家。3间土坯房年久失修,生活条件十分简陋。

得知消息后,卢效平将水口街道农民住宅小区价值16万元的单元房,无偿捐赠给田妙云居住,方便两个孩子在镇上读书。

老党员五保户卢世兴两个儿子不幸去世,只剩下他和老伴凄凉度日,无依无靠。卢效平经常去看望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每年都会为他们送去3000元生活费。两位老人相继去世,他又帮助料理后事。

长禄村的多功能厅、村委会办公楼、学校、互助幸福院等,也是卢效平投资2560万元修建的。在他的支持和带动下,水口镇产业兴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乡风文明,被评为“省级文明镇”。

重教育  拔掉致贫“穷根子”

要想脱贫致富奔小康,首先必须要有知识、懂技能。发展好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就是这些的前提。

2010年冬,接连发生的校车事故深深触动了卢效平。看到水口镇幼儿园门口接送幼儿的家长,大多开着三轮车、骑着电动车接送孩子,很不安全,他一夜都没有睡安稳。

第二天早上,卢效平早早起来咨询相关人员,联系制造厂家,花14万元买来一辆标准化校车,无偿捐给水口镇幼儿园接送孩子。

长禄村贫困学生卢天庆考上了大学。对这个贫困家庭来说,一家人既高兴又忧心。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一时凑不齐,家人十分焦急。

卢效平得知情况后,告诉卢天庆一家:“考上一个大学生不容易,让孩子安心准备上学,学费和生活费差的钱我来补”。在他的资助下,卢天庆不但顺利读完了大学,还完成了研究生学业。

只要是教育上的事,卢效平总是第一时间解决。14年来,卢效平累计投资130万元用于教育事业。

近年来,他先后为水口中学、水口中心小学维修校舍,改善办学条件,资助8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52名贫困大学生。他还利用自己创建的丝路天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扶贫基地,组织375名有创业意愿的群众进行创业技能培训,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至少掌握一项技能。

看到村上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村上的老年人由于离街道远,平时买菜不方便,一日三餐很简单,基本都是凑合着吃,卢效平拿出40万元,在村上的食堂为70岁以上的老人办了免费就餐卡,让老人们能吃到营养又可口的饭菜,每年过年还给他们发红包。

卢效平在家乡修建乡贤馆,组织开展“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报告会,教育引导群众自强自立,艰苦创业。长禄村还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命名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村”。

如今,卢效平先后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等国家和省市级荣誉称号20余项。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