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社辉,男,197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扶贫业务处处长。李社辉带领陕西省农发行扶贫团队,探索建立的“金融机构+国有公司+医保中心+医院+贫困患者”扶贫机制,解决了贫困人口县域外“先交钱、后看病”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组织投放14300万元扶贫过桥贷款,帮助山阳县搭建起“政、银、企、农”产业扶贫平台;帮助蓝田县通过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有效发挥了农业政策性银行助力脱贫攻坚先锋主力作用。
农发行陕西省分行,是全省农业政策性金融排头兵。作为扶贫业务处处长,李社辉在全省56个国定贫困县集中摘帽的关键时期,带领省农发行扶贫团队,瞄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资金需求,不断创新贷款模式、优化融资路径、健全管理制度,贴近贫困群众实际需要,在健康扶贫、产业扶贫以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走出一条政策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新路。
健康扶贫介入医保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安康市宁陕县是国定贫困县,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49户20221人,占全县人口28%,贫困发生率9.13%,其中因病、因残致贫占贫困人口的24.26%。县域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群众县域外大病就医需求大。
2019年,在全国尚无健康扶贫贷款支持贫困户大病就医先例的情况下,李社辉带领团队认真研究医保及银行信贷政策,参与制定县域外大病就医应急保障金等管理办法,协助宁陕县政府建立县域外就医保障机制,探索出一条健康扶贫介入医保领域的新路径。“银行+国有公司+医保中心+医院+贫困患者”的模式,向国有公司投放500万元健康扶贫贷款,为宁陕县提供县域外大病就医应急保障资金,以贫困群众合疗报销资金作为还款来源。
实行“大授信、小用信”随用随贷方式进行资金支付,县医保局、县医保中心、国有公司三方共管资金,扶贫办、医保中心精准识别县域外应急保障资金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
贷款投放破解宁陕县贫困人口在县域外就医预交费用资金不足的难题,解决医院“先交钱,后治病”和医保“先治病,后报销”之间的资金滞后性矛盾,为患重大疾病的贫困患者解决了燃眉之急,有效防范贫困群众因筹资困难而耽误病情问题,解决贫困户“因病返贫”问题,积极推动宁陕县在2019年成功脱贫摘帽。
目前,宁陕县已有19名病患者受益。宁陕县县域外大病就医应急保障制度,受到中共中央办公厅肯定,也被陕西省扶贫办和多家新闻媒体所关注。2020年4月中旬,农发行在全系统推广该模式。
“过桥贷款”助力产业扶贫
山阳县是自然条件恶劣,“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国家深度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万人,尽早实现脱贫摘帽,是山阳县党员干部群众的头等任务。
2018年5月,山阳县启动金鸡产业扶贫项目,李社辉主动与地方党政、政府部门和承贷公司沟通协调,策划融资方案,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作为还款资金,开通“绿色信贷通道”,全程提供融资融智服务。在贷款调查过程中,他从全省抽调2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两个贷款评估小组,以“岗位实战练兵、现场劳动竞赛”方式,短时间内完成了项目调查任务。
2018年8月,政策性金融1.43亿元贫困村提升过桥贷款的顺利投放,促成了“政、银、企、农”四位一体扶贫产业平台的快速搭建。
政策性金融过桥融资支持建设标准化金鸡产业园区,助力地方政府引进专业养殖企业,开展全产业链租赁经营,实现蛋鸡生态养殖及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饲料加工、综合物流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形成了养殖规模120万只的蛋鸡、产量7.2万吨有机肥、10万吨饲料厂、2.3万吨蛋品加工的综合产业园区,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利税4000万元。
依托园区产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就业增收、生产创收、三产服务等方式,与群众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成功带动了全县129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6719户贫困户2.38万贫困人口增收致富。2019年全县12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和6719户贫困户,仅通过企业分红一项,就达3000多万元。在多种带贫方式下,贫困村年收入达7万元以上,贫困户年增收8000多元。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对此模式高度评价,也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认可和好评。
农村集体经济新实践
怎样把产业兴旺和盘活集体资产、聚拢乡村人气、促进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是农村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推动农村改革的着力点。
在研究产业扶贫项目时,李社辉始终将壮大集体经济作为评判产业带动效益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2019年蓝田县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以食用菌、花椒、樱桃、草莓、葡萄、民宿六大特色产业为抓手,在101个村发展种养殖业。李社辉组织力量三次与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座谈,结合蓝田县产业发展现状、政府规划、合作社发展规划、农业金融政策以及农民意愿,围绕农村合作社股权、政策、资金、资产以及运营管理等,帮助政府制订详细的融资和管理经营方案。
多方论证后,“政府+公司+银行+合作社+贫困户”支持蓝田百村提升工程项目产业扶贫模式开始推广。由政府主导产业规划、制定支持政策,农发行投入7100万元产业扶贫贷款,支持6大特色产业培育,国有公司负责项目实施管理并与合作社建立经营管理关系,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国有公司以出售资产收入和部分项目经营收益作为项目还款来源,合作社在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申请政府奖补资金,用于回购国有公司投资形成的产业资产。
模式整合优化蓝田县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贫困户增收致富。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培育了农村合作社,激发贫困农民的内生动力。项目实施后,将带动101个村合作社的34272名贫困人口通过销售农产品等,每人每年增收1500元,为30名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每人每年增收5400元。蓝田模式受到西安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和认可,目前正在全省相关县区推广。
几年来,李社辉带领他的团队,立足农业政策性金融工作岗位,心怀支农事业,积极宣传农发行扶贫信贷政策,倾力支持各类扶贫项目,全面落实脱贫攻坚政策,统筹各方扶贫力量,倾心构建全行扶贫大格局,全力支持陕西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自2015年来,农发行陕西省分行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贷款和基金450多亿元,覆盖全省97个县区,惠及贫困人口450多万人次。投放各类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和基金242亿元,涉及搬迁人口105.5多万人。累计投放产业扶贫贷款110亿元,支持产业扶贫项目4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