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海舟,男,197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旬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他任职以来,为西头村争取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资1300余万元建成民宿酒店和旅游车站等配套设施,打造了“百年西头˙画里农庄”旬邑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样板村,受益群众超万人。带领的扶贫团工作队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储量1200吨果库,建成苹果示范园1500余亩。推广示范栽种樱桃、东北大榛子等新品种1000余亩,构建了果业发展“多元化”格局。大力推广连翘、丹参等中草药种植,建成示范中药基地700亩,辐射带动全县中草药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成为贫困群众致富的新兴产业。
“贺县长,你快尝一下,秦蜜新品种,今年产量高,价美得很!”于家村果农席富民热情地招呼着。贺海舟接过苹果尝了一口,嘴里的甜了,心里也乐了。
700个日夜,树上的苹果红了又红,旬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71%。贺海舟包抓的西头村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旅游扶贫示范村。西头村也累计脱贫51户189人。
这里,果园改造了,果库建起了,过去的“绿蛋蛋”变成了老百姓挣钱的“金蛋蛋”。旬邑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步伐越走越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他们的口袋越来越鼓。
画里农庄的富裕路
当贺海舟第一次走进西头村时,深深蹙起了眉头。村间道路坑坑洼洼,无人居住的的老宅墙垣坍塌,杂草侵袭了广场。
贺海舟带领驻村干部两委班子实地调研后,了解到西头村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他笃定筑梦乡村旅游,未来必定大有可为。
为此,贺海舟多次赴市进省,请教专家学者,走访名镇名村,心里慢慢有了主意,提出了“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百年西头•画里农庄’的新思路”。
为了争取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贺海舟把省上能跑的部门跑了个遍,先后为西头村争取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
很快,人畜饮水工程、景观涝池建成了,道路拓宽改造了,排水渠整修了,路灯也安装了,还完善了旅游星级厕所配套设施,维修了老年活动中心、翻修了老戏楼,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贺海舟的牵线搭桥下,旬邑县人民政府与陕旅集团合作成立了“旬邑西头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投资1300余万元建成西头乡舍民宿酒店。
如此特色的乡间酒店,在陕西关中地区来讲可以说是独一份,也成为了当地少有的稀罕事。酒店开业后,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节假日,房间更是供不应求。
慢慢的,西头村名声在外了,《黄土高天》《我爱北京天安门》剧组慕名前来,在村里取景拍摄。西头村走上荧屏名扬南北,村民们又高兴又自豪。
西头村的成功实践,吸引了县域内多家镇村前来学习取经,辐射影响越来越大。随后,旬邑的东曹村荣获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刘家村、葛村荣获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2020年,在贺海舟的积极建议和推动下,旬邑县将乡村旅游业做大做强列入政府工作要点,积极发展乡村观光游、休闲游、养老游,着力打造提升了西头、唐家、马栏等重点村,辐射带动马栏河谷沿线和高速路、国省道及景区景点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在疫情不利影响下,旬邑县五一期间乡村旅游人数达到空前的12.37万人次,乡村旅游业全面开花。
看天挣钱变待价而沽
旬邑苹果产业是全县农业第一主导产业,近年来,随着果园大面积老龄化,加之受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群众对苹果种植产业的发展信心渐渐不足,种植面积也连年减少。
为此,2018年5月,贺海舟成立了村集体“西头村画里农庄精品果业公司”,组建由张洪镇包村领导牵头的“果库建设小组”。
“有了果业公司和果库,销售就有了统一渠道、不再受季节限制,能保证果农利益,也能保证销售畅通,还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贺海舟说。
2019年10月,占地4000平方米、总投资390万元的西头村果库投入使用,可以储存1200吨的果品,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益20余万元。西头村为种植苹果的贫困户可以在这里免费贮存一定数量的苹果,村上3户五保户每年都可以拿到1500元的分红。
接着,贺海舟拿起书本开始研究苹果种植,从如何嫁接到如何疏果,不到半年时间,他把自己生生地从一个纪委干部变成了一个苹果生产“土专家”。
群众没有掌握新技术,贺海舟就邀请省果业中心、专业公司技术专家到村镇地头作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帮助群众掌握新品种果树种植管理技术。果农的苹果销售遇到困难,他一边联系当地企业,一边带着样品到广东、江苏等地宣传推介,帮助果农打开销售渠道。
很快,西头村、于家村、下皇楼村改造740多亩果园、新栽910亩双矮园,“老果树”焕发“新生命”,为苹果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了“新样板”。
“原来果子小一个卖2块钱,现在一个苹果卖6块,早早就订购完了。”最先改造园子的席富民说,地头的活少了,钱赚得还多了,大家看到了种苹果的希望。
在贺海舟的带领下,张洪镇于家村果农连续两年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目前,全县苹果种植总面积达到了50万亩,年产量超过53万吨。
旬邑“马栏红”苹果顺利通过了国家地理标识认证,不仅走俏国内30多个省市和港澳市场,而且远销俄罗斯、印度、新加坡等国家。
“握指成拳”形成强大合力
2012年8月以来,陕西省纪委监委作为牵头单位,联合省果业中心、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空军军医大学等8家单位组成扶贫团,驻旬邑县3个镇(办)8个贫困村开展驻村联户扶贫工作,贺海舟自2018年起任扶贫团团长。
来到旬邑后第一周,他就把8家扶贫团成员单位驻村工作队召集到一起,召开了一个“见面会”,听取了帮扶单位工作情况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介绍,共同探讨谋划下一步工作打算。
张洪镇西头村57岁的李普群,本是2018年脱贫。2019年家里却变故不断,先是妻子赵秀霞查出患有胆结石,接着读初二的女儿李静经检查确诊为脑膜炎,母亲秦谷英患有脑梗长期用药。
李普群向经常上门的贺海舟求助,贺海舟买了营养品、带上慰问金,多次上门探望,叮咛驻村干部帮助做好医保报销,还帮助李普群向民政部门申请专门救济款3000元。
村上增加了保洁员岗位,他又请两委班子会议讨论,看李普群是否符合申请公益岗位的条件,其他群众有没有意见。随后,李普群被聘为村上的保洁员,妻子身体逐渐好转,女儿的学习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全家搬进了三间新房。
近两年,扶贫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300余万元,用于扶贫村果业转型升级、中药材种植等扶贫产业发展和道路硬化提升、路灯维修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除此之外,他组织开展中草药种植与采收技术培训,开展科技下乡、文化下乡、义诊送药等特色帮扶活动,帮助群众提升脱贫技能、树立脱贫信心。
对老百姓柔情的贺县长在干部管理中却是出了名的铁团长。他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用纪律严格约束自己,坚持每季度组织召开扶贫团联席会议,每月召开集中学习会,传达中省最新要求、研究部署工作、督促扶贫任务落实,形成了驻村包扶工作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