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稳太,男,197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镇巴县委副书记、县长。2011年6月,叶稳太自愿到深度贫困山区县镇巴任县长,一干就是近10年。为了修路,他跑项目、筹资金,让一个个项目落地,实现“天堑变通途”;为了发展产业,他不间断地调研,因地制宜培育产业,让山区面貌从“绿起来”到“富起来”;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他大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创新实践健康扶贫,着力促进教育公平,2.5万户群众实现“居有其屋”,因病致贫群众减少2.3万人。在他的全力推动下,镇巴县累计减贫13.4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46.9%下降至0.82%,2019年成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镇巴高山产好茶,茶叶好喝。”
“好美的茶园,好想去!”
……
春日的茶园,漫山翠绿,微风送来绵绵清香。镇巴县委副书记、县长叶稳太,正对着直播镜头向全国网友推介镇巴茶叶。县长带货直播,引来网友连连点赞。
2011年,他主动离开了省城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赴镇巴任县长。这一去,就是近10年。
10年间,叶稳太从一个青年小伙变成了中年大叔。作为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镇巴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县累计脱贫13.4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46.9%下降至0.82%,1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整县脱贫摘帽成功实现。
打通脱贫“快车道”
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初到镇巴县,叶稳太深受震撼。
“九山半水半亩田”的自然条件和偏远闭塞的地理位置限制,产业发展滞后,绝大多数农民以小种小养为主,家庭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县域公共服务水平低,很多群众因病致贫返贫。
要想富,先修路。以镇巴的现有条件,意味着道路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硬不怕,只要还能啃得动,咱就必须得试试。”叶稳太说,一有时间,他就外出跑项目、争资金。
星子山是镇巴东区5镇交通出行的“卡喉”,修隧道是区域内群众祖辈的梦想。
叶稳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全力向上汇报争取支持,项目很快获得立项批复。但是,建设补助资金却暂时无法落实,他又多方筹措资金。
2019年2月,这个全省县乡公路投资额度最大、隧道里程最长的星子山隧道及引线工程,终于在万众期盼中顺利开工建设,2021年底将建成通车。
这意味着,隧道通车后,将使东区5镇近9万群众受益其中。项目开工当天,东区数百名群众自发到工地敲锣打鼓、鸣放鞭炮。
十年时间,镇巴共投入资金53.6亿元,新建各个等级公路2220.4公里,改造提升道路1132.8公里,全县路网密度越织越大。
“以前我们卖桃子都是用背篓背着走去集镇,来回要一天。现在路通了,我买了摩托车,出去卖东西方便多了。”刚干完农活的碾子河组村民钟运伟,一个劲儿地说公路硬化好。
县内交通网逐渐打通后,叶稳太又全力破解对外交通“瓶颈”。5年时间,并由县财政承担2亿元征地拆迁费用,镇巴高速公路今年11月底将建成通车,镇巴群众多年的“高速梦”终成现实。
10年前,镇巴的“7.24”特大暴雨洪灾,损毁民房5700余户,受灾严重。
叶稳太刚到镇巴时,灾害留下的痕迹让他深受震动。从那时起,如何破解“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成为叶稳太心中最牵挂的事。
他牵头编制全县易地搬迁规划,几经调研确定集中安置点位置。为加快搬迁房屋和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他多方筹措搬迁资金,并在安置点周边配套建设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基地、产业示范园,让群众逐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目前,全县建成集中安置点159个,搬迁24497户79043人,其中搬迁贫困户9302户。县上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改善到村入户的水、电、讯、网等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我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谈到如今的生活,赤南镇移民搬迁安置点的贫困群众周荣传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鼓起群众“钱袋子”
镇巴县走发展茶产业的路子并非一帆风顺。尽管镇巴自然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产业发展规模不大、效益不高。
如何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叶稳太说,镇巴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确定茶叶、魔芋、畜牧、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支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形成“4+X”产业布局。
十年的扶贫生涯中,叶稳太坚守岗位,很少回家,基本上都是妻子打理家务和照顾孩子。甚至年迈的父亲几次病重住院,他都没有去医院照顾。当年离家,女儿才上小学一年级,现在,已经成为一名高中生。
“仿佛一眨眼功夫,孩子就长大了。”他既充满自豪又带着愧疚,“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爱,我却给的少之又少。”
在一次次的调研走访后,全县确定了“环境改善突破、产业发展支撑、公共服务保障”的工作思路。叶稳太细化目标任务,强化措施保障,全力推动落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抓扶贫。
如今,镇巴茶叶面积达到14.5万亩,魔芋面积达到10万亩,生猪、山羊、肉牛年饲养量达到55万头、17万只、6.5万头,中药材面积达到23万亩,在绿水青山间走出一条产业崛起之路。
在产业发展中,镇巴县大力推行联合经营、就业带动、入股分红、混合叠加等模式,带动4.03万户群众参与经营主体发展,其中贫困群众1.44万户。全县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824元,增长到2019年的8737元。
除了埋头苦干奔波在山路上,叶稳太还注重总结经验,撰写的《三个关键育产业,持续增收促脱贫》调研文章,荣获2018年度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着眼小康“固根基”
每次进村入户,叶稳太看到有的群众看不起病,把小病拖成了大病、重病,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要钱给钱、要人给人”,镇巴建立起统筹协作、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健康管理、监督考评“五大体系”,形成“一二五”健康扶贫保障机制,全力破解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需求,叶稳太走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着群众急需办理的事项,件件百姓来信上写有详细的处理意见。
镇巴在陕西省率先推行以体检筛查为重点的“四步筛查”工作法,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分类,还首创“2+2+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按照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管理、重病兜底保障的“三个一批”策略实行精准救治,推行“4+X”医疗保障体系,切实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
如今,全县因病致贫返贫群众减少到21户48人,镇巴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家庭医生团队、全国健康扶贫工作突出县等荣誉。
叶稳太一有时间,还会到学校转转。他推动实施“双高双普”创建工程,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4.8万人,积极落实控辍保学措施。
现在,全县80%的校舍实现新建,镇巴县教育教学条件在汉中市领先。由此,教育质量也逐年提升,高考二本上线率超过80%、实现“七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