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曾是一个极其偏僻贫困的小山村。近年来,赤牛坬村发展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将昔日的小山村打造成为而今的“中国美丽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让全村353户1008人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国庆假期,赤牛坬村再次热闹起来。
记者杨静 :“您看我手中的这张照片,大概拍摄于20多年前,这是曾经赤牛坬的样子,您能想象我身后这些漂亮的窑洞曾经是照片上的样子吗?所以整个村子变化特别大。”
赤牛坬村地处黄河沿线土石山区,村民一直以种地、务枣、打工为生,资源匮乏,没有稳定的致富产业。从2009年开始,这个村依靠黄土文化做起了乡村游产业,利用废弃的窑洞和老百姓丢弃的农具、生活用品,建起了陕北首家村办民俗博物馆。
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村支部副书记高根强:“我们单靠博物馆是不行的,我们就想办法利用村里面的闲置人员,想办法打造了一个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原生态实景剧,我们的村民是演员、村庄是舞台、农具是道具。”
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窑洞变成了景区,山沟山峁变成了舞台,村民当起了演员,游客逐年增多。2015年,赤牛坬村成立旅游公司,承包村集体旅游资源,承包收入的70%用于农民分红,30%用于村集体投资发展。旅游公司的股东从最初的10户发展到现在的48户。
今年71岁的高能峰既是旅游公司的股东,还是实景剧演员。他每年能拿到5000多元的分红,当演员还能挣6000元。在政府补贴下住房也改善了。
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村民高能峰:“我现在又在公司打扫卫生着呢,打扫卫生一个月挣900元,一年下来收入一万多,小康生活就差不多了。”
沿黄公路开通,赤牛坬的游客骤增,6家窑洞民宿和20多家农家乐应运而生。村民李延利原先是村里最困难的贫困户,以前夫妻俩靠种地一年收入几千元,难以保证供两个孩子上学开支。在村集体的帮助下,李延利开起了农家乐,如今每年收入五六万元,帮助他2018年就脱了贫。
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农家乐老板李延利:“就是旅游给我们带来了生活改变,今天我收益了六七百元,人流量多了我们收入就高。一天就觉得快快乐乐、开开心心,一家人和睦相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2019年赤牛坬全村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1.8万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29%,实现了从一个曾经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到年收入近600万元的旅游明星村的蜕变。未来,赤牛坬村还将规划围绕62个山头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设牛领一条街展销农特产品、建设280户农家艺术小院、增加上千孔窑洞形成陕北窑洞群,把乡村游产业做得丰富而又有层次。
高根强:“自从做起乡村旅游,他们也逐步往回走,回来做电商,开农家乐,手工艺制作。整个村就是围绕乡村旅游,不光是经济上带来收益,精神上也带来收益,精神面貌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