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划一的建筑,干净整洁的街道,几名村民正悠闲地坐在凉亭说着家长里短,这里是绥德县石家湾镇花家湾村。
2月22日,走进村民景秀荣的家,她正在院子里把苹果装箱。55岁的景秀荣和丈夫一年四季闲不下来,种药材、卖苹果、外出打工,一年收入四五万元。景秀荣是村里出名的勤快人,房屋收拾得干干净净。“以前两个孩子上学,家里生活困难,如今儿子考上了公务员,女儿也大学毕业了,全家人还住上了新房子。”景秀荣说,“日子越来越好,越过越有劲儿。”景秀荣一家原来住在村里的后山上,从她22岁结婚开始,一住就是30多年。窑洞是老一辈人修的,经历几十年风吹雨淋,仅能容身,能像城里人一样住上干净整洁有热水、生活方便的房子,是他们一家人的梦想。
2019年,景秀荣一家梦想成真,搬进了村里的集中安置小区。
景秀荣一家的生活变化是花家湾村扶贫搬迁“挪穷窝走富路”的一个缩影。
位于绥德县城西12公里处的花家湾村,经济基础薄弱、无特色产业、住房困难是村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4年5月新农村集中安置小区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2172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783.2万元,补助资金388.8万元。
同时,规划建设村委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休闲娱乐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安装27盏太阳能路灯,新建花家湾村幸福院;新建蓄水池3处,对安置房的院墙、大门、屋面及房前屋后,采取农户自筹、政府补助的办法统一规划、美化,让村民享受文明健康的新生活。
住上了新房,如何让村民稳得住、能致富?花家湾村第一书记徐波介绍,近年来,花家湾村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就业创业,引导村民通过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依托镇内绿丰千亩油用牡丹示范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精准扶贫产业基地,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委托经营、吸纳打工等多种方式,每年为贫困村民带来稳定收益。同时积极引导全村贫困村民大力发展养羊、养牛、养猪和种植黄芪、黄芩等特色产业,截至2020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摘掉“穷帽子”。下一步花家湾村将围绕“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着力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