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科学阐述其内涵,是党的二十大在理论上的重大创新,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境界。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要的理论任务是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能不能在坚持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时代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回应实践发展中的新挑战,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深度和时代广度。
中国共产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中,始终高度重视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要求和反映。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坚持把实事求是上升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精髓、毛泽东思想精髓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改革开放新实践有机结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牢奠定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继承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坚持”,确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内容,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反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出发点。遵循这一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从整体上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这“六个坚持”,牢牢立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基本观点之上。展开来看,坚持人民至上,体现的是对“感性的人的活动”的理解,反映了对人类社会发展本质以及对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依靠力量的认识。坚持自信自立和坚持守正创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主动性的认识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和坚持系统观念,体现的是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以认识和解决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基础,在整体联系中把握事物发展走向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这是对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涵的科学阐述,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矛盾运动发展规律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运动规律的深刻认识。坚持胸怀天下,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上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是从实践的普遍性观点出发,对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把握。
总体来说,“六个坚持”是从不同方面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本要求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是对实事求是这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认识和新展开,深化了对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内在联系的哲学基础新的规律性认识。
贯穿新时代党的理论创造的精髓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对规律的揭示越深刻,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引领作用就越显著。”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是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规律的深刻揭示、积极运用和创造性实践。
“六个坚持”科学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精髓和理论要义,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具体来说:第一,“六个坚持”作为一个整体在深层次上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认识和改造中国为中心对如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新认识。“六个坚持”表明,世界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的,必须按照世界发展的本来面貌和客观要求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第二,“六个坚持”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于一体,既体现对物质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又体现了在这一科学认识指导下改变世界的方法论要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恩格斯这一论断中,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相通的,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必然要求人们把它作为方法论去科学对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中体现着方法论的要求,方法论中蕴含着世界观的要求,深刻涵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科学认识世界的能力和积极改造世界的能力。第三,“六个坚持”具有贯通性和贯穿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每一个理论组成部分和每一个战略性观点中都有鲜明体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指出:“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二十大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全新概括,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这些时代课题新的回答,深刻反映了不断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更深层次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适应新时代伟大奋斗的实践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根据时代、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和发展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开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在理论上更加适应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伟大奋斗实践需要。
第一,在实践性和人民性统一中适应新时代伟大奋斗的实践要求。人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在社会历史活动中,人的实践在根本上是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客观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实践的观点放在首位,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认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在于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阶级利益和广泛群众利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捍卫无产阶级根本利益中形成的,也是对这一根本利益的哲学反映和理论上的集中表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适应新时代伟大斗争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在适应新时代伟大奋斗实践要求中,展现中国共产党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捍卫的阶级利益和群众利益的科学把握。
第二,在规律性和主动性统一中适应新时代伟大奋斗的实践要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第一次把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建立在了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之上。正如列宁所说,这“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新时代新条件下推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主动性的新统一,并把这种统一不断转化为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自觉,在适应新时代伟大奋斗实践要求中,展现中国共产党以强烈历史主动性对事物发展规律宏观把握和驾驭的战略思维能力。
第三,在矛盾观点和联系观点统一中适应新时代伟大奋斗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观点和联系观点统一起来,强化了整体上把握和解决事物主要矛盾、在重点论的基础上推动事物整体发展的哲学智慧。这一方面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矛盾学说和联系观点的继承和坚持,另一方面又开辟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领域,使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哲学工具。实现矛盾观点和联系观点的统一,需要加强学习的本领,发扬钉钉子精神,在适应新时代伟大奋斗的实践要求中,展现中国共产党运用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能力及实践智慧。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西藏民族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