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走好走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

不断丰富、发展和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来源:云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3-04-12 10:20 作者:白云鹏

  旗帜决定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我们党从现在起的中心任务,也昭示了我们的前进方向、发展道路和未来命运。新时代新征程,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方向,走好走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断丰富、发展和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旗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百年奋斗实践中,我们走出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泥沼,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越是经过时间淬炼、越是经过磨难洗礼,越是能够验证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在为中国人民指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方向的同时,也为世界人民如何选择本国的前进方向提供了参考。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方向。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共同价值追求。我国的现代化国家建设以工业化为开端,在走“外源型”发展道路失败后,开始尝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国家建设路径。在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方向前进的历史时期,我们不仅战胜了国内外重大历史性变化给我国经济、内政、外交、国防等造成的巨大挑战,更加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以无可辩驳的既成事实让世界见证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在为中国人民指明走好走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同时,也为世界人民如何选择本国的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借鉴。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基本解决温饱,从“两不愁三保障”到把饭碗牢牢地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从经济高速发展到实现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一条能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从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到强化健全就业优先战略,从不断健全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到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一条能够为中国人民谋富裕的道路。从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社会,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一条能够为中国社会谋发展的道路。从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到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到共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一条能够为人类文明谋永续的道路。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发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到积极弘扬并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一条能够为世界融合谋大同的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掷地有声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完成了对走好走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历史实践性的证成,在为中国人民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命运的同时,也为世界人民如何擘画本国的光明前景提供了现实依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在百年奋斗实践中,党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党的领导。经过不懈努力,党不仅找到了勇于接受人民监督这一能动性力量,也找到了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这一主动性力量,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所推动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为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之基、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实践过程,是党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强领导核心的动力之源。在此过程中,党不断践行初心使命,坚持根本宗旨,团结和凝聚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力量,充分发挥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创造伟力,完成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历史必然性的证成,在为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同时,也为世界人民如何应对全球挑战提供了丰富智慧。

  (作者系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