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等要求,为新时期建设高水平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四链”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生态指明了方向。
在当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网络枢纽或重要节点,是全球创新经济高地和创新生态标杆城市。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四链”相互融合、相互协同、相互作用,提升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枢纽层级或节点地位,既能够集聚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开展重大原始创新研究,又能够通过高效的技术转化市场、活跃的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链”深度融合的本质是由企业、院校、科研机构、政府、相关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相互作用构成的区域创新生态。202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力求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两年多来,科创基金超百亿元,成功孵化科技型企业1500余家,带动全省设立秦创原创促分中心60余个,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年均增长31.7%和40.8%、39.1%,综合科技创新产出水平指数居全国第4位。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显示,西安市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六,领跑西北地区。
陕西积极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牢牢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与联系观,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陕西统筹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带动“四链”深度融合,把握了“四链”融合的主要矛盾。毛泽东同志曾说:“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四链”深度融合便是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包含“四链”融合本身,也包含“双链”融合、“三链”融合、“链链”融合。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全方位对接,才能真正发挥科技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因此,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是“四链”融合矛盾的一个,也是“四链”融合的主要矛盾。唯有认识和把握这一主要矛盾,大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四链”深度融合。陕西牢牢把握“四链”融合主要矛盾,坚持以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放大秦创原效能,全省75所高校院所实施改革试点,3.8万项科技成果单列管理,3449项成果实施转化,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的难题,使“不敢转”变“主动转”,“不想转”变“我要转”,“缺钱转”变“大胆转”,有力支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这是重点论的内容;两点论则要求认识事物的所有矛盾,不忽视其次要矛盾。陕西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精准配置资金链和人才链,并未忽视“四链”融合的次要矛盾。
创新链、产业链与资金链的融合,是“四链”融合的次要矛盾。然而,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资本作为催化剂和生产要素,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促进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链衔接,满足科技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因此,资金链问题是有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的,陕西没有因为它是次要矛盾而忽视它。今年2月,秦创原资本大市场、秦创原金融中心在西咸新区正式揭牌运营,陕西立志发挥好秦创原辐射作用,完善创促中心、网络平台、平台公司服务功能等。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如果没有人才,创新也就无以为继。陕西是科教资源大省,拥有百余所高校、1300多家科研机构、上百万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融合,是“四链”融合的次要矛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来,采取“校招共用”引才新模式,支持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50余人;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5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推进校企深度协同创新;对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进行规范,培训技术经理人500余人次,300余名技术转移转化人才被纳入工程系列且分别取得初中高级职称;新建57个省级引智示范基地、海外引智服务站和海外离岸创新中心,支持高端外国专家768人开展合作。
陕西“四链”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把握了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联系的客观性。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去认识事物。“四链”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此,作为“四链”融合的主要矛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向融通,是构建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陕西充分认识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与产业链现代化之间的客观联系,并予以高度重视。陕西在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更好发挥秦创原的重要作用,始终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占先,助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陕西营造“四链”深度融合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创新生态,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营商环境、法治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都与“四链”深度融合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四链”融合的内容之外,陕西还致力于改善“四链”融合的创新生态。陕西注重政策集成和机制创新,构建起了由秦创原的创新促进中心、网络平台、发展公司组成的“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科创服务体系,打造了一批“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的示范样板,推行了“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等改革,引进了各类金融机构和服务机构,有效促进了科技、经济、金融的融合。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历史厚度、哲学深度和实践高度上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核和深层次内涵,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扎实推进秦创原“四链”融合,建好用好秦创原,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