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3-05-29 09:30 作者:李建森 常益敏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要下更大功夫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调查研究对高质量开展好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将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总书记在湖南十八洞村调研,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到江苏调研,首次公开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并提出;赴浙江调研后,首次正式提出“新发展格局”……正是在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一项科学决策往往需要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和资料,这要求领导干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而作出科学决策。打电话、发微信、看材料是一些领导干部采用的调研方法,但毕竟隔了一层,没有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和“七嘴八舌式”的讨论来得真实鲜活。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校园课堂、居民社区,敞开心扉、深入交流,可以在摸实摸透实际情况的同时,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领导干部如何实施调查研究、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体现出他的能力素养。只有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才能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以调研实效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要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以高质量的调研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入基层一线,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做到心中有数,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改进调研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五字诀。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要秉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搞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调研。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盯住细节小事,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要全面精准获取信息,透过现象、问题看本质,科学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要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善于换位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要放下架子,深入基层,置身于人民群众当中,同群众打成一片,用真心换来真话,用真情赢来交情。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从关乎人民群众冷暖安危、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关键小事”上着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充分掌握基层的民生实情,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

  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要把问题研究透彻、把措施提准提实,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

  制定调研计划,统筹合理安排。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主导制定了浙江省委《关于推进调查研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意见》,明确“领导干部要在基层建立联系点”“省级领导每年至少到联系点2次”,对加强调研作出明确规定。要统筹安排、合理确定调研时间、地点,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调研过程中要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不给基层增加负担。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辩证处理好调查研究与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关系,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积极作为,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