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28 08:32 作者:方原 马钧宁

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又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破解发展难题、凝聚改革合力的关键抓手。当前,全党正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全党全社会形成高度的思想统一,而作风建设能贯通理论与实践,成为凝聚全党全社会思想共识的重要纽带。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一阶级属性决定了其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将作风建设视为党性的外在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以中央八项规定破题,通过主题教育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化,将作风建设同现代化发展目标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各地通过破除“重形式轻实效”的作风顽疾,推动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问需于民,将现代化蓝图与群众期盼紧密结合。这种思想共识的凝聚体现在理论学习的深化中,转化为破除“躺平”“敷衍”等消极心态的实际行动。历史经验表明,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引领时代航向的精神旗帜。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两个务必”的警醒,到新时代“三个务必”的升华,从苏区时期“夜打灯笼访贫农”到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的“徙木立信”之举,党的优良作风始终是统一全党意志、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思想保障。

作风建设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化政治引领,本质是通过党的自我革命筑牢政治根基,确保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马克思主义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作风建设必须服务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一根本政治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为党员干部划出了行为红线。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作风建设则进一步通过法规刚性制度与政治柔性文化的双重赋能,将政治纪律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方面,常态化巡视巡察工作构建了“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完善制度”的逻辑链条,使得“口号式落实”“变通式执行”等乱象无处遁形;另一方面,“延安作风”所承载的朴素为民传统与“三个务必”所昭示的使命意识,共同塑造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治理生态,形成区别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显著标识。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其深层逻辑在于通过持续纠治“四风”问题,革除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积弊,使执政的根基升华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本质属性与人民认同的辩证统一。这种政治引领力的强化,体现在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的制度优势上,也反映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理效能中。

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价值追求,其本质要求决定了作风建设必须始终以民心为镜、以民意为尺,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验成效的根本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作风建设与现代化事业的内在统一性——唯有以优良作风赢得民心,方能凝聚起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风建设必须始终以民心为镜、以民意为尺。作风建设明确民心所向首要在于贯通“民呼”与“我应”。从“最多跑一次”到“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改革的深化本质上是将群众“急难愁盼”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过程。这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不仅通过简政放权破除官僚主义积弊,还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起民意诉求的“直通车”,使政策制定与执行始终锚定民生需求。例如,浙江“民呼我为”平台通过数据共享与流程再造,实现了民意诉求的精准响应,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治理理念从“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的深刻转型。只有将人民立场内化为党员干部的价值自觉,才能破解“塔西佗陷阱”,唯有以作风建设新成效筑牢“党与人民”命运与共根基,方能激发“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内生动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供根本动力保障。

奋进新征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唯有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方能使中国式现代化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中行稳致远。要驰而不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凝聚思想共识,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