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灵魂烙印,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治力量的根本标识。我们可从以下维度来把握党性的核心意蕴:
第一,鲜明的阶级立场与政治方向是党性的根基。党性首先源于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旗帜鲜明地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党性体现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矢志不渝。这不仅是目标,更是贯穿一切工作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坚守党性,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保持绝对清醒。这种定力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深刻理解,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以及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它要求党员干部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环境中,始终保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清醒和政治坚定。
第二,彻底的人民立场与宗旨意识是党性的核心。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决定了共产党人的党性天然排斥任何形式的个人主义、特权思想和既得利益集团。它要求党员干部达到无私无我的境界,把个人的价值完全融入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深刻诠释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权力姓“公”不姓“私”,一切工作的最终评判者是人民。任何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行为,都是对党性的根本背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是党性的灵魂所系,它要求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根本依据和最高标准。
第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与原则性是党性的保障。“铁的纪律”是党战斗力的源泉,无产阶级政党要完成历史使命,必须依靠“铁的纪律”。党性体现为对党的纪律发自内心的敬畏、无条件地服从和自觉地维护。其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党性要求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之间保持高度统一。既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又要坚决维护集中统一,保证党的团结和行动一致。其二,“四个服从”是党性的基本要求,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将个体意志自觉融入组织意志,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其三,党性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它要求党员干部在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是非分明,面对错误言行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无论大是大非还是小事小节,都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原则。只有从小事小节上坚持原则,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性原则的人和事作斗争,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旗帜鲜明,毫不犹豫、挺身而出。这是对党忠诚、对同志负责的体现。
第四,强烈的革命精神与担当品格是党性的时代要求。党的百年征程,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史,也是一部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党性在历史新方位的集中表达。一方面,党性体现为敢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革命精神。这不仅是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党性最终要落脚到行动上。强烈的革命精神最终要转化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它要求党员干部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履好职、尽好责,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