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就必须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这方面,党校责任重大、责无旁贷。为党育才,就是要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2025年8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印发。《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使党校(行政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有了更为明确的行动指南。《条例》明确提出,坚持质量立校,积极探索和遵循党校(行政学院)教育规律、干部成长规律,提高教学、科研、决策咨询、人才培养引进、管理和服务水平。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要适应干部成长发展的要求,从干部成长规律出发,优化教学布局,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干部成长的过程,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自身内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能力和履职能力通过学习培训得到不断提高和增强,而内在素质能力的提升最终会表现在工作能力的提升上。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需要经历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经过多领域、多层次、多岗位锻炼。其成长大致分为知识准备期、素质磨砺期、优势发挥期、成熟发展期四个阶段。党校(行政学院)只有充分认识和精准洞悉干部成长规律,才能为干部培养找到正确方向,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助力干部在成长道路上不断提升。
知识准备期干部重在筑牢根基
依托初任班、年轻公务员班,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创新理论等政治理论教育。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方面,理论与实践结合,从历史纵深和国际视野等角度,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给年轻干部阐释清楚,让学员明白,我们的指导思想不是一种“教义”,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课程设置上还要进行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准则学习,开设政策法规解读、公文写作规范等基础知识技能课程,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掌握岗位基础履职能力,帮助学员扣好“第一粒扣子”。
素质磨砺期干部重在淬炼本领
依托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突出党性教育与能力提升双轮驱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正确政绩观、党风廉政、党章党规党纪学习等党性教育。教育培训学员坚定不移地从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出发,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开展高效沟通、团队协作等通用能力培训,组织跨部门、跨领域的交流学习,培养系统思维,重点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优势发挥期干部重在提升战略能力
依托进修班和中青班,在突出抓好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主课的同时,聚焦战略思维和履职能力,抓好作风建设。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任何阶段的领导干部而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都是不能丢、不能改变的,是最基本的理论素养,必须做到常教常新、常学常新。深化前沿知识学习,开设宏观经济、区域发展等课程,加强战略规划、危机处理等领导能力培养。通过组织案例分析、互动研讨、从政体会交流等教学活动,引导学员学习历史的和现实的领导工作经验,提升自身领导水平和战略能力。
成熟发展期干部重在升华格局
依托高级研修班、专题轮训班等,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领导干部在成长过程中思想意识的变化和波动往往具有必然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党性锻炼的效果。因此,党性教育也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要常抓不懈,坚持长效化和制度化,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廉政警示教育、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帮助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做到真学真信,不因时空变迁而始终保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执政为民情怀。教育学员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加强科技前沿应用、区域发展、跨域治理等融合课程,通过课题调研、学术交流,培养前瞻性思维,不断提升战略眼光,培养大格局大胸怀,引导其在更大平台上发挥引领作用,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党校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