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式竞争的本质是在有限资源与同质化处境中,个体或组织通过不断自我重复消耗来争夺优势,最终导致集体效率下降与个体价值贬损
●破解内卷式竞争的关键,不在于如何更有效地“卷”,而在于如何跳出既有竞争怪圈,重构新的发展模式
●真正的高效竞争不是拼命地跑轮子,而是重新设计轮子的运转方式,最终形成竞争的最高形态——让每个人在不同赛道上都能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近年来,“内卷”一词频繁见于各种叙事场景中,成为家喻户晓的热词。“内卷”最初由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提出,用以描述某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达到稳定形态后,无法突破自身限制,只能通过内部精细化、复杂化来维持发展,最终导致边际效益递减的社会现象。“内卷”在各种竞争中尤为突出,所以就形成了“内卷式竞争”这一新概念。
内卷式竞争的本质是在有限资源与同质化处境中,个体或组织通过不断自我重复消耗来争夺优势,最终导致集体效率下降与个体价值贬损。如今,内卷式竞争已成为教育、职场、商业等领域的普遍困境——个体或组织投入越来越多资源,却只能争夺有限的收益,整体效率不升反降,甚至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显然,破解内卷式竞争的关键,不在于如何更有效地“卷”,而在于如何跳出既有竞争怪圈,重构新的发展模式。面对各行各业激烈竞争的内卷势态,探讨破解内卷式竞争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分旧蛋糕”到“做新蛋糕”
自然界的资源总是有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必然越来越稀缺,所以不能仅限于在已有的“蛋糕”里争来争去,而要不断创造新的财富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利益需求。
首先,寻找差异化竞争空间。要寻求未开发的新市场,因为其中潜力大,需求未被满足、竞争少、利润高。内卷的本质是同质化竞争,即所有参与者遵循同一套评价标准、争夺同一批资源,破解之道在于开辟新赛道,而非在旧赛道上无限内耗。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突围为例,传统燃油车市场被德、日巨头垄断,我国汽车企业若仅靠模仿和打价格战,肯定处于竞争劣势,必然陷入无休止的内卷。而比亚迪、蔚来等企业就选择电动化、智能化作为突破口,成功实现弯道超车。
其次,挖掘被忽视需求。在高度集中的市场,主流需求往往竞争激烈,但细分市场仍存在大量机会。数字技术(如电商、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小众需求的规模化成为可能。传统教育市场(如考研、考公培训等)内卷严重,而通过满足“非应试学习需求”(如科普、技能分享等),就能开辟新增长点。所以,竞争取胜不仅要比别人做得更好,还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开辟新市场、新业态、新业绩。
从争夺存量到创造增量
人类社会竞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如果都以人力、物力、财力来彼此拼耗,就无法挣脱内卷的魔圈、魔咒,也必然成为内卷式竞争的牺牲品。以技术创新寻找新的突破口,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生产力革命,以前沿技术替代低效竞争。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可替代重复劳动,让人类聚焦高价值创造。法律AI替代合同审查,就能使律师从低效文本工作中解放出来,转向策略性法律服务。二是资源再造,从争夺存量到创造增量。传统竞争围绕稀缺资源展开,如石油、土地等,而技术创新则可创造新资源。如“光伏+储能”改变能源格局,太阳能技术使能源从争夺白热化转向自主生产。由此可见,技术创新不仅是工具手段,更是打破内卷式竞争的关键杠杆。
从单一标准到多维评估
内卷的形成总是与一定的固有规则相关,规则的不科学、不合理与不完善是生成内卷的制度性根源。所以,一方面,要在制度、规则等层面作完善,形成多元价值标准,避免被单一指标绑架。比如,当整个社会仅以“高考分数”“官职”“地位”“金钱”等标准衡量成功时,内卷必然加剧,破解之道在于建立多维人才培养与评价评估体系。在教育领域,要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等改革,减少对应试教育的依赖。另一方面,可进行反内卷制度设计,设定竞争边界。过度竞争往往源于无限制的资源争夺,合理的制度可遏制恶性内卷。所以,好的规则不是限制竞争,而是让竞争回归理性、符合人性。
从零和博弈到共生思维
人类社会是利益共同体,你输我赢、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逻辑法则往往行不通,所以,要确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相依的共生思维。一方面,建立开源模式,以共享替代独占。传统竞争强调“保密”“垄断”,而开源模式则是以协作创新带来更大价值。如华为鸿蒙系统实行开源策略,通过开放生态吸引开发者,快速构建应用体系,避免与安卓等的封闭式竞争。另一方面,建立产业联盟,以竞合替代单纯竞争。提倡行业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共享、供应链协同,减少重复研发,降低内耗。所以,良好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存亡问题,而是“如何共生”的协作课题。
从有限游戏到无限游戏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式的竞技,成败不在于一时之得失,而在于不断接续奋斗,所以,要超越固有认知思维。内卷是典型的有限游戏,而破解之道在于转向无限游戏,关注长期发展而非短期胜负。比如在商场上,可通过利润再投入不断拓展新业务,而非局限于一时的收益得失。“第二曲线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增长都会遭遇极限,必须在高峰时主动寻找新方向,因为“高处不胜寒”。比如,“双减”政策后,“新东方”教培迅速转向素质教育、直播电商,而非继续在原有赛道上内卷。由此可见,真正的破局者,体现在适时变换赛道取胜。
从拼命跑轮子到重新设计轮子
综上所述,内卷是特定规则下的囚徒困境,并非不可避免。破解内卷的思路在于:创新价值,做新蛋糕而非分旧蛋糕;技术突破,以生产力革命打破资源限制;重置规则,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协作共生,以竞合替代零和博弈;认知提升,形成无限游戏思维。良性的竞争不是“零和博弈”“你死我活”,而是“各得其所”“互利共赢”。唯有突破内卷的陈旧逻辑,跳出内卷的怪圈,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共同发展。必须认识到,真正的高效竞争不是拼命地跑轮子,而是重新设计轮子的运转方式。这需要培养深度专业力与跨界整合力,寻找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点,完善社会保护机制,避免赢者通吃的马太效应,最终达致竞争的最高形态——让每个人在不同赛道上都能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