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一场广阔深刻的数智变革,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集群加速演进,推动社会从“数字时代”迈向以数据驱动和智能主导的“数智时代”。这一深刻变革不仅重塑了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样态,更对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推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深刻洞察和领悟数智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共治的内在逻辑,构筑发展新优势、赢得竞争主动权。
把握协同共治的战略使命。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推动三者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主要发达国家不断强化其在人工智能教育、前沿科技研发和高端人才吸引等方面的系统布局,力图掌控未来主导权。在这场关乎国运的数智竞争中,任何单一要素的突破都难以形成持久性优势,唯有将教育、科技、人才视为有机整体,通过协同共治优化配置全球创新资源,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堵点,疏通拐点、消解盲点、接榫断点,才能有效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数智时代重大科技突破呈现出多学科、大协作、工程化的协同攻关模式,必须打破教育、科研、产业之间的传统壁垒,构建“教育培育人才—人才驱动创新—创新赋能教育、引领产业”的螺旋式上升生态系统。通过协同共治,使教育内容紧跟科技前沿,培养出具备数字素养、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促使人才要素在科教产之间顺畅流动,释放最大创新活力。数智技术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之间全方位、全链条的提质升级,才能构建具有数智教育协同育才、数智科技强力支撑、高素质数智人才充足供给的现代教育发展体系。要积极响应产业变革、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创新育人模式,有效激发各类人才活力。
释放协同共治的赋能价值。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共治,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和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科技力量的集中突破和人才活力的充分涌流。它能够有效聚合各类创新主体力量,形成目标一致、行动协调、资源互补的战略共同体,加速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的涌现,系统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数智技术巨大潜能的有效释放,高度依赖于与之匹配的教育体系和人才队伍。协同共治模式能够极大加速数智技术的创新、扩散与应用进程。这种全新的赋能价值能深度融合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协同共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数智技术赋能,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通过科技向善的引导,可以确保数智技术应用于解决社会难题、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通过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可以激发人民创造潜能,让每个人都能在数智时代尽享出彩机会。
以系统观念推进协同共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国家战略意志和统筹规划。建立健全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协同共治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打破现有的政策壁垒和行政分割。加强教育、科技、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紧密衔接与协同落实,制定出台系列配套政策。完善基于大数据监测的动态评估与调整机制,确保协同共治方向不偏离、力度不减弱、改革不停滞。打造数智赋能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数智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杠杆”作用,发展适应数智时代需求的智慧教育。加快建设国家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构建互联互通的智能学习环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开发、教学互动、学业评价、教育管理等环节的深度应用,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强化高等教育特别是顶尖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中的策源作用,优化学科布局,促进交叉融合,培养更多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治理生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间有序顺畅流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工程师文化和工匠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构建覆盖全民的终身数字技能培育体系,提升劳动者适应产业变革的能力。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探索“产业出题、科学论证、协同攻关、市场验收”的协同创新模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全球数智治理规则制定,吸引国际高端智力资源来华交流合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