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承前启后的历史方位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10 11:52 作者:蔡之兵

●“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成就是全方位和实质性的,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势,将为“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并确保“十五五”规划能够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将对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既是“十五五”时期体现承前启后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导“十五五”时期各项工作思路的根本导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一重大论断精准锚定了“十五五”时期的历史坐标,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由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要确保“十五五”时期的各项工作能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就必须立足“十四五”时期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主动应对并有效破除“十五五”时期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支撑。

“十四五”发展成就夯实“十五五”发展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韧性和活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经济实力看,“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连续突破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等三大关键节点,预计将在“十四五”收官的2025年达140万亿元左右,迈上新的发展台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量超过3.6万亿元,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研发投入强度达2.69%,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数量达24个,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等标志性成果涌现。

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十四五”时期,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区域板块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发展势头更加鲜明,四大区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接近,区域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由2021年的21.1%升至2024年的21.3%、北方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下滑趋势得以扭转、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20年的2.56降至2024年的2.34。

绿色发展成效更加凸显。单位GDP能源消耗四年累计降低11.6%,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长江干流、黄河干流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今年5月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0.9亿千瓦。

开放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十四五”期间,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清零”,服务业领域开放试点有序开展;持续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一系列国际展会;优化免签政策“开门迎客”,单方面免签“朋友圈”扩大至47国;给予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建交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十四五”时期,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共享发展理念更加彰显。

可见,“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成就是全方位和实质性的,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势,将为“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并确保“十五五”规划能够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面临新挑战新任务

与“十四五”时期相比,“十五五”时期面对的发展环境出现重大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构,大国博弈更趋复杂,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遭遇严峻挑战,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从国内看,中国人均GDP在2024年达到13445美元,连续两年超过1.3万美元,距离世界银行设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仅一步之遥,但当前发展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循环不畅、新旧动能转换不快等难题,这些都对“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提出直接挑战。

一方面,我国要在“十五五”时期成功应对国际变局。面对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既要增强斗争勇气、提高斗争本领,冷静应对一些国家的“脱钩断链”和恶意封锁打压行为,持续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与此同时,也要抢抓时代机遇,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探索多元技术路线、典型应用场景、可行商业模式、市场监管规则,为赢得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要在“十五五”时期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难题。从具体风险看,“十五五”时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青年就业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增加等多重问题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提出的挑战越发明显,这对“十五五”时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出了严峻考验。

可见,“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将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我国之所以能够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长期以来,我们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目标任务,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瞄准长期发展目标,集中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以极高效率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发展任务,有力巩固和支撑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我国应对各类不确定性冲击的最大底气。依托人口数量、国土空间、经济体量、统一市场等条件,我国已具备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这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有效的发展空间。伴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的加速,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完整产业体系优势是提升国家竞争能力的关键支撑。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过去应对美国等国家遏制打压的成功经验也证明,完整产业体系是强大风险抵御能力和产业调整能力赖以存在的前提,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内在稳定器。

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根本载体。从最早的人口数量红利到现在的人才质量红利,我国丰富的人才资源有力支撑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这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要在认识、方法和实践三个层面发力

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既是“十五五”时期体现承前启后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导“十五五”时期各项工作思路的根本导向。想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认识、方法和实践三个层面发力。

在认识上,以历史主动精神把握时代方位,持之以恒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做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首要前提是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基本国情和外部环境,辩证看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带来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统筹内与外、新与旧、供与需、增量与存量、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等多对重要关系,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强化战略思维和系统观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十五五”规划实施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抓手。

在方法上,深刻把握、深入落实“六个坚持”重要原则,为“十五五”时期各项工作提供保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从“六个坚持”重要原则的本质看,这是凝聚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经验和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深刻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始终贯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指导思想,既立足当前破解发展难题,又着眼长远夯实制度根基,也是确保“十五五”时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根本保证。

在实践中,以“三个坚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确保“十五五”时期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坚持不折不扣落实,确保规划蓝图变现。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将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及时发现和解决“拦路虎”“中梗阻”“断头路”等问题。二要坚持协同发力,破解卡点堵点。需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区域协作,形成政策合力、工作合力、发展合力。三要坚持久久为功,保持发展连续性。继承五年规划成功经验,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精神推进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关键改革持续突破,推动“十五五”时期真正成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跃升期、战略突破期、成果显现期。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