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科学思想指引发展决策,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必须准确领会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全会提出的指导思想及指导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综合考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要求和未来五年我国发展大势,在《建议》中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战略指引。在根本方向上,强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自觉地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人民至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实践路径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目标指向上,通过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这一总的指导思想,系统回答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是引领新征程的行动纲领。
《建议》还从六个方面概括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六个坚持”重要原则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确定性原则,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十五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们应对一切风险挑战、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首要在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面对着一个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的世界,内外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只有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集中一切力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关键在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以党的自我革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重点在于发挥党在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要不断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质,是对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深刻践行,更是“十五五”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将人民的需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前,人民对教育、医疗、就业、居住、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更高追求和期待。“十五五”时期,应进一步聚焦这些民生关切,着力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坚持人民至上,要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将人民实践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推进“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全面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论是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还是基层治理、乡村振兴,都要鼓励人民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坚持人民至上,要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五五”规划不仅要关注物质层面的增长,更要关注人本身的发展。要坚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十五五”时期,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这既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十五五”时期,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通过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让新动能更加澎湃、新优势更加彰显。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着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逐步构建起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四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一方面,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要针对各项体制机制问题精准发力。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推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盯着抓、反复抓,确保各项改革落到实处。
五是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十五五”时期,必须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有效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效率保证。要坚定不移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机制,引导资源向效率更高的领域、环节和主体集中。要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壁垒和隐性障碍。有为政府是市场失灵的纠偏者和宏观稳定的守护者。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政府要着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为市场运行创造稳定可预期的宏观环境。实现二者结合,关键在于明确边界、协同发力。政府要“到位”而不“越位”、不“缺位”。要大力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把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要建立法治基础上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用法治明确政府权力边界和市场主体行为边界;要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完善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六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十五五”时期,我国面临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对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创新等,要大力加强战略设计和安全保障;要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巩固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增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战略主动;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统筹发展和安全,要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制定重大发展战略、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出台重大政策措施,要进行科学系统的风险评估;推动科技发展,既要追求前沿突破,也要确保自主可控;推进对外开放,既要拥抱世界,也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