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史春秋 / 正文

誓与密码共存亡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0-11-06 10:31

20世纪40年代初,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尽管物资匮乏,条件艰苦,却是青年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

1939年春,在叔父(中共地下党员)的引领下,年轻的董家三姐妹从老家河北静海县渡海南下,历时近一年,辗转来到延安。其中最小的妹妹董健民年仅16岁,正值青春芳华。她活泼、聪明,积极上进,受叔父的影响也最深。

那时的延安,是进步青年的“乐园”。1940年,姐妹三人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又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董健民被调往中共中央社会部机要科,从此与机要工作结下不解之缘。乐于助人的品质使董健民很快在同事中树立起威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信任。在这里,她不仅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还遇见了生活上亲密的伴侣——她的丈夫,共产党员钟琪。

1942年,在枣园一间普通的窑洞里,这两名机要员结为连理。婚礼是朴素的,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但他俩的誓言却隆重而庄严:“誓与密码共存亡!”婚后,这对伉俪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工作上互相鼓励,在生活上互相体谅,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赞扬。

1945年,举国迎来抗战的胜利。面对新的形势,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这就意味着要抽调大批干部和部队北上。钟琪和董健民夫妇接到了党组织的派遣,他们坚决服从安排,决定立即动身。

1946年,带着刚刚两岁的孩子,夫妇俩告别延安,携带秘密文件由海路经大连奔赴东北,踏上了新的征途。

刚开始,一切都显得那么风平浪静,一路上,他们心里想着到东北后要开展的工作。可当船只驶进渤海水域时,突然遭到国民党军舰的拦截,炮弹击中了他们乘坐的商船,孩子也不幸被弹片击伤。

眼看着国民党军警就要登船检查,搜捕共产党员,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夫妇两人冷静片刻,迅速作出抉择:宁可牺牲全家人的生命,也绝不能让党的机密落入敌人手中!他们默契而坚定地看了对方一眼,把所携带的密件紧紧贴在胸前,又把孩子揽入怀中,一家三口相拥着,毅然跳进波涛滚滚的大海。那一年,董健民才23岁。翻滚的海水瞬间将他们吞没,但他们结为连理那天的誓言却久久回荡,从未消逝。

(摘编自《红色往事——镌刻在党旗上的保密故事》金城出版社)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